返回

第二十二章 鬼方骀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十二章 鬼方骀荡 (第3/3页)

不知公子有没有忌口的?”,

    郑炎自然没异议,诚挚道谢后表示自己没忌口,古河叫来一个年轻人去准备饭食,一边介绍着这里的风土人情,原来这片被称为“鬼方骀荡”的芦苇荡方圆将近五百多里,古家庄所在的这片山岗只是最东边,往西还有更广阔的地方,也有一些隐居的家族,和他们比起来古家只能说是半隐。

    听着一个个陌生的地名郑炎满心疑惑,从宗学的时候就开始学*周以及这个世界已经探明的地理风俗人情,到现在国子监仍在学习,府里又有很多地图文献,不说国外,只是大周境内县以上的地域郑炎几乎全都了解,这也是对皇子们的特别要求,可唯独没听说过这五百里“鬼方骀荡”,按照古河的描述,这五百里的地方对应到行政地域上,应该包含汴北城、北皋州、西台州以及黄湖州各一部,这些地方绝对没有“鬼方骀荡”的说法,想着便问了出来,古河想了想摇头,表示不太清楚外面的事。

    古家从千年大战后期的泰州迁徙到这里,算下来已经一千多年,族里每代都会有人走出去,但少有回来,也不知道为什么,因此古河对外面的事很感兴趣,郑炎自然有问必答,从五方帝王定鼎天下,五洲诸侯门阀割据,自此千年大战结束,接着是关于天下格局和大势力演变的大事,一千年来文脉发展,修行界的一场场变革,还有一些风俗人情的变迁。

    古河是个很健谈的人,说话不急不缓认真专注,偶尔微笑或是思索都更显性情的谦和,让人很容易放松亲近,两个年轻人端来了饭食,还有一些水果月饼,古河又吩咐两人去烧些水,一会儿洗澡洗脸,郑炎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古河笑着摆手离开。

    送走古河郑炎关上房门仔细打量了一下屋里,家具和一些雕花确实有千年前的痕迹,简单的陈设也看不出所以然来,因为多是本地陶器,样式也比较简单,布料也是如此,这里怎么说都是汴北城地界,玄武军不可能允许一个家族隐居千年之久,以前路过也没听大爷爷说过什么“鬼方骀荡”,尽管一肚子怀疑,不过郑炎还是拿起筷子吃了起来,想不明白一些事的时候先解决眼下的事。

    记得刚才走过小广场的时候戏台上唱的戏是《文王伐献》,讲述的是昊朝末年,夏文王统帅联军攻打献王的事,不同于现在流行的唱腔,更像是念白,千年前是这样的吗?对戏曲郑炎不是很了解,祭酒老头倒是很有研究,经常听他念叨读书人陶冶情操,要么行路,要么读书,还有就是听曲看戏,

    古家大宅一处书房里正坐着三个老人,古河跟着一个年过半百的干瘦中年人轻声走了进来,坐在中间原本闭目养神的老人抬起眼皮,露出一双沉寂的眼睛,嘴唇微动,“怎么样?”,

    古河行了一礼轻声应道“少年名叫郑炎,洛阳人氏,国子监的学生,这次出来是游学,前几天大雾迷了路不知不觉偏离了驿路,到我们这儿已经在泽里走了三天,从他的叙述里应该是真不知道大阵的存在,只说月夜里隐约看到了这边有山岗,就埋头往过走”。

    一个老人点头道“古河的判断少有出错,让人盯着就是了,其他的不要做,免得节外生枝,那少年骨骼气度打磨的极不错,想来家世不会简单,别捅马蜂窝”,

    另外两个老人也都点头,和古河一起进来的干瘦中年人轻声说道“这些天外面来了很多修士,玄武军也经常巡视,今天这个少年误打误撞进来,明天说不准又有别人进来,我们应该早些排查才是,另外,三房的两个孩子又跑出去了,到现在还没回来,我们的规矩...”,

    “古明,你是说家族子弟越来越不守规矩了,是吧?”,一直没说话的老人平静说道,

    古明点头,还想说什么,只是最终没说出口,

    中间的老人点头道“我鬼家隐姓埋名上千年,确实也该变一变了,太来传回的消息你们也都看了,变局马上就要开始,我们肯定要无条件履行当初的誓言,但是也要为子孙后代谋一个好前程,而且中土巫术大概也只有我们这几支了,还要想着怎么传承下去,古胜,你觉得呢?”,

    刚才有些皱眉的老人点头道“我自然是同意大伯说的,只是隐家和阴家这些年越发和我们疏离,风家一直自视甚高,对我们更是爱答不理,到现在差不多已是分裂的局面,还怎么传承?”,

    中间的老人看向门口的方向,“风垒,你这次来就没什么要说的吗?”,

    屋里剩下几人都变了脸色,古河古明猛然拉开门,一只黑*飞了进来,下一刻幻化成一个身材修长面容白净的黑衣年轻人,

    “诸位长辈见谅,风垒本来是跟着那个少年进来的,真的无意冒犯,如果老太爷有意四家聚首,风垒一定会代为传话,或者现在就走”,

    老人笑道“看来那个少年不简单,能和我们说说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