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51对子(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51对子(三) (第2/3页)

来跌宕起伏,但终归都能稳固向上,且在各家大势力间来回求存,始终保持着十分的独立性。以名气而言,与刘国能旗鼓相当,二人的行事作风也有些类同。赵当世之所以此次派李延朗随侯大贵同来承天府办事,也是考虑到了他与李万庆的宗族关系。

    说话间,几人自李万庆身后也走上来,李万庆指着一名黝黑五短身材的中年汉子,道:“此乃贺掌盘。”又看向侧边一个尖三角脸的汉子,“蔺掌盘。”最后拍拍右后的圆脸汉子,“这是刘掌盘。”

    侯大贵听了,心中了然。“左金王”贺锦、“乱世王”蔺养成、“争世王”刘希尧,无一不是曾经纵贯驰骋川陕乃至东南的当世大寇。

    贺锦笑眯眯地看着侯大贵道:“侯统制,你家掌盘子现在可好?”

    侯大贵笑道:“托左金王的福,我家主公万事安康。”接着补一句,“我家主公常在人前提的一句话便是,若无那时左金王赠药,便无今日赵当世。”

    贺锦听罢,洪声大笑,笑声震林岳,甚是爽朗。

    李万庆道:“老贺,人赵老弟现在是朝廷命官,该称大人才是,你还土垃吧唧称什么掌盘子。”

    贺锦面带笑意:“俺这不是说溜嘴了吗。整日价都是与这家掌盘那家掌盘说话,却从没荣幸和官府的大人们讲过话,难改口咯。”说着对侯大贵道,“俺早就知道,赵兄弟不是池中物,有朝一日定当腾飞九天,现在看来,俺这眼光也不算差。”又笑笑,“更闻他近日斩杀了张雄飞那竖子,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是个好汉真豪杰!”

    蔺养成也道:“不错,我亦曾有幸与赵兄弟共事。那时我与他均在李闯王手下效力,是他力排众议,定下围杀曹文诏的方略,更亲手割下了姓曹的首级,大振我义军气势。现在想来,那份胆勇,实非常人能及。”言及此处,上去握住侯大贵的手道,“侯统制,我们见过。可惜贵营后来就转移了,你我难进一步交往,甚是遗憾。”

    侯大贵笑道:“无妨。我钦慕掌盘之名,神交既久,分外珍贵。”心中其实对蔺养成的鬼话完全不以为然。

    蔺养成叹气道:“早知道当初就不该留在陕西,更不该又出了河南。否则与赵兄弟共襄大义,轰轰烈烈干下一番事业,岂不快慰!”

    此时,李万庆插话道:“老侯,老刘是我等的好兄弟,不是外人。他来此捧场,你不介意吧。”说话时虽半是调笑,但眉宇中却蕴有一丝担忧。

    侯大贵立刻大笑道:“怎会介意!刘掌盘子的名号如雷贯耳,我先前还怕请不动刘掌盘,现肯赏光,高兴还来不及。”李延朗附和称是。

    李万庆等人闻言皆欢笑,侯大贵心中对此却是透亮。在来承天府前,他已经了解过当前湖广、河南诸寇的态势,各类大大小小流寇营头虽多,但大体上可以分为曹操派、老回回派以及中间派三派。

    曹操派与老回回派,顾名思义,派内成员分别是曹操罗汝才与老回回马守应的铁杆粉丝,以他俩马首是瞻。比如“一丈青”施公达、“一条龙”张立、“小秦王”王光恩、“关索”王光泰以及“整齐王”王和尚等,无论是走是战,均紧跟罗汝才的步伐。而像“混十万”马进忠、“革里眼”贺一龙等,则始终围绕马守应,与之同仇敌忾。

    其实这也是近年来流寇内部的一个趋势,即面对日益紧逼的朝廷以及逐渐枯竭的地方资源,当初零散的小势力慢慢都开始融入了几家较大的营头,以求自保。在陕西,李自成的闯营已经基本完成了对陕中流寇的整合,一家独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