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督师(二) (第2/3页)
现,正由十余名家丁护持着,鼓励官兵。
“今日大胜,陈帅恩赏,凡参战兵,每人回营后领十钱。若有斩级,一级加赏十钱!”家丁们高声吆呼,听内容,赏赐比前面李延朗许下的还多一倍。城头上下官兵闻听,大喜过望,也不顾什么忌讳,皆山呼万岁。
李延朗摇摇头无话可说,不过想着这陈洪范打仗虽一无是处,好歹舍得了身外之物,只这一优点,就省却了许多烦恼。
北泰山庙镇这场守城战规模虽不大,但影响很大。碰了钉子的贺一龙带着败兵灰溜溜逃回唐县营地,与马守应起了争执。唐县外围的官军趁势掩进,逼得马、贺二人只得放弃了营地继续向南流窜。
然而南面道路因北泰山庙镇有陈洪范部固守,截断难行。李延朗请陈洪范坐守小城,自与徐启祚、马廷实率兵出城邀击。当日,勇卫营监军太监刘元斌率领黄得功、周遇吉及诸多豫将从北向南、陈洪范部则从南向北,联手于北泰山庙镇西北析隈山山麓大破回、革二营,杀伤缴获无计,马守应与贺一龙死里逃生,不知所踪,为患甚久的豫南贼寇为之一平。
战罢,京营与诸豫将打道回府,一直跟随豫将作战的郭如克也完成了使命,与陈洪范部合军,凯旋谷城。
赵当世出营十里相迎,陈洪范志得意满,口称侥幸,但红光满面掩盖不住的激动。这是他近十年来首次货真价实的大胜仗,虽说实际指挥人是李延朗,但作为主帅,按汇报规矩,各类塘报邸报中必会以他居功至伟。
“辛苦了。”迎过陈洪范,赵当世寻到李延朗,紧握住他双手,“此战能胜,你功不可没。”
只这一句话,李延朗这两日来的郁闷一扫而光,笑容绽现道:“主公吩咐,必不辱命。”
郭如克随后也来求见,先简要叙述了一番连月来客场作战的战况,大体中规中矩,也符合赵当世开始的要求。但他后续又提到了那个河南土寇李际遇,道:“李际遇在河南诸寇中有威望,现被诸土寇奉为盟主。麾下杂兵三四万,振臂一呼,估摸着能聚河南绿林六七万。他有意与主公结交,属下也觉得其人可靠,所以特报与主公知道。”
明廷最初依据叛乱者叛兵、乱民、饥民、难民等身份,将叛乱者分“边贼”、“土贼”与“胁从”。“边贼”指九边及四夷叛军逃兵,多精卒健马,机动性强,故又被称为“流贼”、“流寇”。“土贼”则是各州县发动暴乱的农民、工匠等,军事素质相对低下。起初土贼多而边贼少,但越往后,两者的比例愈发模糊,不少土贼也在实战经历中慢慢成长为骁勇善战的悍寇,所以到了最后,边贼与土贼都被明廷统称为了流贼。
不过近两年,原先声势浩大的流贼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先后暗弱,青黄交接,又有后辈冒了出来,其中尤以地处中原的河南为数最多。这些新出头的贼寇无论战术素养还是装备水平都处在最初级的阶段,战斗力很弱,因此为官军所轻,复呼以“土寇”——李际遇为河南土寇中的舵把子,兵数好几万,郭如克不过区区二千人,就敢登山攻寨,由此亦可见土寇之弱。
赵当世对李际遇之流的战斗力毫无指望,没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