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零六章 崇祯皇帝的军改设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零六章 崇祯皇帝的军改设想 (第2/3页)

顺利。新招募和裁汰的京营将士,对皇上和朝廷的军改非常满意。

    臣有信心为皇上恢复京营昔日的荣光。”

    平头哥人狠话不多,几句话说得斩钉截铁,充满决绝。

    崇祯皇帝自得的笑笑,确实,该做的他基本都做了。

    训练军队,他不行,也做不来。

    可他明白,要让人做到令行禁止,临阵不怯,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千人自有千面,军队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将个人的特点抹杀到微不可计,要让千、万人同心同欲,只为一个目标而奋斗,那就是胜利!

    每一个为将者,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练兵统御手段。

    有人擅长以杀人立威,有人则以爱兵著称。

    这方面崇祯皇帝没有任何经验,能够想到的无非就是赏进罚退,增加军人的荣誉感,在内部保持一个积极竞争的良好氛围。

    一支最好的军队,不只要有充沛的体能,优良的配给,还要有其灵魂所在。

    要给人树立一个愿意为之奋斗的远大目标,让每一个人都明白自己为何而战,自己的努力又能得到什么。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崇祯皇帝却想了许久。

    身在这个民族的转折点,民族主义当然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基点。

    但对于普通士卒而言,这个论点不免有些失于宏大,并没有什么切身的体会。

    这个世上,生死最公道,无论世家高贤,还是寒伧走卒,一死皆休。

    生而富贵,死的未必有价值。

    寒伧半生,唯有一死动人心魄,同样能胜过人世许多,壮骨留馨。

    有人愿将生死托以大义,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虽千万人吾往矣。

    有人愿将生死托以恩主,君以国士待我,当以国士报之。

    当然大多数人未必有这样壮怀激烈的高亢情怀,但人情冷暖,其心自知。

    能够参军入伍的,大多都是寒苦人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