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新年新气象(大章节,求月票!) (第2/3页)
司、八局的管事太监在曹化淳的带领下,早早的朝崇祯皇帝和周皇后拜早年。
他们是有家庭的大太监,忙完宫里的事,也是要出宫和家人团聚。
当然,赏赐也是必不可少的。
鞍前马后忙活了一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是应有之意。
而其他小太监,则鼓乐喧嚣,以示庆贺。
内监们头戴闹蛾,用乌金纸裁成,画上颜色装就。或用草虫,蝴蝶,簪于头,以应节日之景。
对于这些,什么事不用做的崇祯皇帝,看得兴致盎然。
这些传统的礼仪和习俗,让他颇为感慨。
说到底,大明的皇帝是汉人,正经的华夏正统,这样的皇家与国家才是真正的家国同构,家国同种。
其中或许有荒唐的皇帝,但他不会在民族层面上的私心,在考虑国家民族利益以及自身种族利益时,想着的一定是汉人。
因为,礼仪和习俗已经决定了是一家人。
夷入华夏则华夏之!
说的不是入主华夏,而是认同和归化华夏。
也就说你的语言、饮食、衣冠、服饰以及风俗等等,都遵从华夏的礼仪制度,这才叫夷入华夏则华夏之。
否则,一切都是扯淡!
一天热闹过后,迎来了除夕之夜。
这是一个真正的家宴。
中极殿内,皇嫂张嫣和周皇后领衔田贵妃、袁贵妃等其他嫔妃在左边。右边则是太子朱慈烺和他弟弟妹妹们。
崇祯皇帝作为家长,端坐正中。
各人的筵席铺得十分齐整,桌上琥珀杯、琉璃盏、黄金盘、白玉碗,那叫一个高端大气。
这才是皇家气派嘛!
端坐正中的崇祯皇帝,左看右观,满脸的笑容,乐得不行!
不容易啊,过来半年,左右腾挪,又杀又抄的,总算过个好年了。
他不知道本尊往年如何过,但想来要向他如此奢华,应该是不可能。
这点,他有自信!
就凭本尊抠抠搜搜的性格,哪有他这般干脆?
“传膳,年夜饭开始!”身着喜庆常服的崇祯皇帝挥舞着长袍,乐呵呵叫道。
顿时,早已准备好的宫女笑意盈盈,迤逦穿梭着端着菜盘上来。
菜品丰富是自然的,对于来自后世的苦逼来说,来到大明的第一个新年有特殊的意义。
什么猩唇、熊掌、鹿茸、松江鲈……地上走的空中飞的海里游的,林林总总几十样,反正什么好吃吃什么。
这个情况,大人还好一些,可对于右边从未享过福的皇子皇女们,一个个欢呼雀跃高兴得不行。
过去几年,哪有这种好日子啊!
周皇后见状,呵斥了几句,让他们注意皇家礼仪。
崇祯皇帝笑呵呵的制止了,多大的事啊,一群苦逼的小孩子,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
更何况是皇家?
本尊过去把皇宫弄得跟丐帮总堂一样,想想也知道他会把年过成啥样。
随着崇祯八年一顿热热闹闹的年夜饭过去,时间缓缓来到崇祯九年。
正月初一,崇祯皇帝举行正旦大朝会。
四更天起床的崇祯皇帝,在乾清宫吃完早饭,然后正装参加正旦大朝。
正旦的朝贺是礼节性的朝会,不是处理政务的朝会。
也只有这次朝会过后,大明朝廷才开始正式放假。
各个衙门都封衙封印,不办公了。
当然了,现在毕竟不是太平年景,老孙头和卢阎王还在前线剿匪,内阁和兵部这样重要的中枢部门,会留下一些舍人当值。
由于是礼节性朝会,是辞旧迎新的一次朝会,所以礼仪特别隆重。
这种情况,就是礼部下属仪礼司大展身手的地方。
金吾卫在殿内威风凛凛,从丹墀至午门外陈列甲士。
锦衣卫从丹陛至皇极门外陈列将军,在皇极门外陈列旗帜,皆东西两列。
典牧所在文楼、武楼南陈列仗牛、马、犀、象,面朝东西。
纠仪御史二人,位于丹墀之北监察百官。
一鼓时刻,文武百官穿戴朝会礼服,在午门外列班等候。
二鼓时刻,分由左、右掖门进入,到丹墀东西,面北站立。
三鼓时刻,执事官到中极殿,崇祯皇帝穿戴衮冕升座。
仪礼司奏执事官行五拜礼,礼毕,奏请崇祯皇帝升殿。
这种时候,崇祯皇帝仿佛就是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