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纺纱织布 (第2/3页)
骂他拍马屁拍出了新境界。
传统纺织,必备两大件。
纺纱机和织布机。
纺纱机构件相较还简单,就一个架台,一个大风车轮子,还有卷纱线用的锭子。
绵花首先从壳里扯出来。
听沈娟说,这时候这个叫做籽棉,因为棉心里面还有籽的。
接着再把里面的籽弄出来,就成了皮棉。
皮棉再切成棉条,那就可以用来纺纱了。
从棉条里,扯出一个线头,缠绕在纱锭上,然后用手摇动风车,风车再带动纱锭飞转。
飞转的纱锭,一直从绵条里抽线,并绞成一圈一圈的。
绞满一个锭子,再拆下来。
这些细线缠成的纱卷,那就可以用来织布了。
至于织布机,那则既精细,又复杂得多。
机架、启动、传动、制动结构,还有引纬、打纬、梭子什么的,沈娟说出来,旁人根本就记不住那么多的名字。
也亏她记得那么清楚,还能造出来!
那些机件的小孔,密密麻麻的,又能把人的脑袋看晕。
至于沈娟详细地说了一遍织布过程,更是把人听得云里雾里的。
余乐和李志两个男人,还没听完,就赶紧找地方逃了。
然后沈娟就把几个年纪长的女人,组织起来,认真地给她们教学讲授起来。
然后带着她们一起干。
清料的清料,纺纱的纺纱,织布的织布。
最终,一块块棉布织了出来。
其精美与细腻,看得两个男人直瞪眼!
最后余乐厚着脸皮,去找沈娟帮忙,让缝几套衣服。
这些人,本来就没什么衣物换用。
这一年半下来,身上穿的那两套衣服,钻山走林,磨来磨去,早就破破烂烂,露腚露腰的了。要不是女人们手巧,用手搓了绵线来缝补,早就不能见人了。
沈娟笑道:“有有有。每个人都会有!我们摘了那么多棉花回来呢。我是这么打算的,先给每人都弹一床棉被,听说这里的冬天很冷,没有棉被盖可难熬的!至于衣服么,则每人缝两三套,让大家过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