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赏罚分明 (第2/3页)
陛下犯不着为这些事生气,不值当。”
“朕知道了,此次消糜了东江镇一场大叛乱,黄参将功不可没,前些时邵希韶去点验了‘红旗军’人马,发现早就齐装满员,由此可见朝廷给的钱粮黄参将不仅仅没有中饱私囊应该还会倒贴不少。”
王承恩顺着皇帝的话音道:“黃将军勇于任事,还机智百出,他不仅仅把侦缉到的人证、物证急送京师,还不等不靠亲自提兵主动去援助皮岛,如果不是黃将军及时赶到恐怕那场叛乱的破坏力会翻倍。”
崇祯点头道:“朕一定不吝赏赐主动为朝廷分忧的文武,黄参将举荐的金声也是个敢做敢为之人,他不惜得罪诸多士大夫果断向沈家下手就可见一斑。”
“陛下高屋建瓴,奴婢佩服之至!”
皇帝想明白为何士大夫群情汹汹后反而坦然了,他心里有了决断。
第二天早朝,大臣们议论纷纷,因为士大夫们有了危机感,他们不能容忍在得不到一点点风声的情况下被大军包围被抄家抓人。
还好这一次黄汉没有站在风口浪尖,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但是弹劾金声贪赃枉法,弹劾黄龙和张焘喝兵血杀良冒功的折子已经满天飞。
抄没沈家的行动是正确的,这已经盖棺定论了,因为有人证物证足以给沈家定罪,因此没有言官再纠缠此事,他们纷纷深挖金声和黄龙、张焘以前的过失,目的就是参倒他们以儆效尤。
不给这些出头鸟一个惩戒,以后人人效仿,咱们士大夫还如何舒舒服服过日子?
崇祯的头都被那些揪住黄龙和张焘的小辫子不放的言官吵大了,再加上黄龙乃是东江镇总兵官,他的麾下准备叛乱投敌,虽然被及时剿灭也导致千余明军死亡,不治罪如何服众?
被逼无奈的皇帝只能下达圣旨,东江镇总兵官待罪留任以观后效。
处理了犯错的黄龙,皇帝亲口问群臣道:“诸位爱卿,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