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宁远城 (第2/3页)
明朝的文官结党营私蔚然成风,武官怎么可能置身事外,他们也分别投靠诸位文官门下。
因此有些将领确实属于朝中有人,他们纷纷派遣家丁跟上面联络诉苦,大谈黄汉坏了官场规矩。
朝廷里的大员无法改变“红旗军”染指宁远,也无法掣肘黄汉点验宁远兵马按照实际兵额给粮饷的行动。
因为鞭长莫及也因为皇帝渴望能够整顿全国兵马,对黄汉在宁远的改革充满期待。
在宁远没有出乱子的情况下,胆敢上奏本叫停此次改革的大臣纯粹是作茧自缚。
最后诸位朝廷大佬的决定是惹不起咱躲得起,营兵是朝廷的人马,谁带都一样,只要肯放回家丁,武将换个地方去赴任,一样可以拉起人马。
很快学习班就剩下了一小半人,因为调走了一小半将领。
不对啊?调走了一小半将领,学习班里按理说应该有一大半人,为何剩下了一小半人?
那是因为能够找关系调走的都是有门路的将领,一般情况下这些人也是有钱有势的存在,他们身边一直陪着四个心腹家丁,因此走一个就是五个人。
学习班里剩下的将佐大多数品级不高,有的人总共也没有四个家丁,他们平时能够克扣的军饷也有限。
现在的日子过得简单,伙食甚至于比他们平时吃得还要好,他们对于在这里习文练武基本上没有什么意见。
如果不是每天有教官洗脑式的灌输一些言论就更加好了,这些武人不怕苦、不怕累,就怕有人天天唠叨,更加怕每天的剖析自己,更加怕什么批评和自我批评。
黄汉玩了一手诛心,使得学习班里剩下的宁远武官每天度日如年,他们都想早日结束这样的学习,一个个机械地服从教官的指令,希望被判合格后回原伍。
他们宁可骑马冲杀死在战场上也不愿意搞什么劳什子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样做太折磨人、太缺德了。
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