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真香啊 (第2/3页)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时代,吃的东西特别少,五香瓜子,小糖人,烧饼,胶切糕,都是传统的零食,大人们也围着买点给自己的孩子吃。
偶尔有卖甘蔗的,在豫南省都算是稀罕物,都被孩子们围成一团,哭着喊着要大人买给他们吃。
她不禁算了算家里剩下来的钱,收泥鳅折腾这么久才赚了25块钱,除去一些开支,还有借出去的钱,还赔了不少钱呢。
现下,家里又多出来一个江晓燕,看样子也不会很快就离开的,家里的支出会越来越大,白酒的生意还没有开始。
如果不想办法挣钱,一年恐怕是都还不了陆信借给自己的500块钱。
收泥鳅和销售白酒,都是长远的生意,能稳定下来就是一劳永逸的赚钱,但是不会有突飞猛进的收入。
宋晴天需要一个快速盈利的方法赚钱,起码早点把陆信的钱还上,拿了别人的钱不还,这心里老不踏实。
三川镇这场接力持续两个多月的庙会,可能就是一个快速赚钱的契机。
可是卖什么东西呢?
农村有句老话叫,生意做遍,不如卖饭。
这个生意稳赚不配,就是辛苦,宋晴天想了觉得也不现实,总不能开着饭店跟着庙会地址的转移,不断的搬迁吧,这样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
所以,要卖吃的,但是还要省事,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不来回的折腾。
宋晴天开始回忆上辈子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去搜索她记忆中的美味,就像现在这些孩子对冰棒的记忆一样深刻的吃食。
突然,一种冰凉凉,酸酸滑滑的味觉记忆呈现在脑海中。
那是凉粉的味道,滑溜溜的凉粉,倒上醋,辣椒油,大蒜泥,美味可口,很适合即将天热的适合吃,这个季节开始卖刚刚好。
打定主意,就开始干。
下午宋晴天和江晓燕去镇上买了上好的红薯粉,辣椒,花椒,陈醋,和两个搪瓷大盆,十几个小黑瓦碗。
回到家里,杨秀莲开始打凉粉,先做两碗试试。
把上好的红薯粉和水按照1:7的比例称好,在锅里把水烧开,把上好的红薯粉加水均匀搅拌在糊状,倒入开水锅里之后,为防止锅里有气泡影响凉粉的质量,就停止了烧火,并开始不停的搅拌,直到锅里的白嫩的胶状物不在有起泡,就盛出来放在容器中,容器再放进水里冰着。
江晓燕是四川人,特别会调制辣椒油,把辣椒和花椒在微热的油里慢慢的煎炸,直到麻辣的味道呛鼻,油色变成诱人的红色就起锅。
宋晴天剥了一堆蒜,然后做成蒜泥,还加上了三川镇特产的五香叶,嫩绿的五香叶子散发着清香,和白色的蒜泥混在一起,好看又好闻。
做好之后,宋晴天问杨秀莲:“妈,家里有芝麻吗?”
杨秀莲不解:“做凉粉要芝麻做什么?”
“妈,家里有的话你给我拿点,我有用。”前世的记忆中,宋晴天每次去吃饭,发现一些菜肴里面都放了炒过以后,碾碎的芝麻颗粒,更增加了口感,就想着给凉粉里面也加上一些。
杨秀莲按照宋晴天的说法,把芝麻在锅里炒的微微发黄,冒着香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