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一章 夜谈和阅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十一章 夜谈和阅卷 (第3/3页)

?”

    “呵呵,贞观五年之后,天下就已大定。皇上求才若渴,急需胸有丘壑的治世能臣了!”

    “哦!”何进一拍脑袋,“是极,是极……”

    第二日上午,秦遗风主持召开了贞观八年京兆府乡试阅卷考官会议,传达了李世民陛下对本届乡试的指示精神,对乡试质量和阅卷过程的高度重视,众考官纷纷表示,将严格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保质保量的做好乡试阅卷工作……。中午,秦遗风请客,一众官员到长安城有名的盛世楼好好腐败了一顿……

    下午嘛,还想干嘛?统统开始阅卷……

    唐时科考采取的是糊名制。考生答题完毕,交卷的时候,工作人员都会用白纸将考生的名字糊住。这样,考官在阅卷的时候,都只能依据考卷的答题质量来予以评级。这种方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杜绝考官徇私舞弊。

    而阅卷采取的则是淘汰制,数十名阅卷考官,分成十数个小组。第一轮先淘汰掉答题不完整或者交白卷的,还有字迹潦草无法辨认的。这第一轮下来,起码就有近半的考卷被剔除掉。

    第二轮则是看经义也就是填空题,这是有固定的标准答案的。因此速度也非常快,这一轮起码又会将剩下的考卷再剔除一半以上。

    两轮下来,剩下的考卷就不足一千份了,数十个阅卷官平分下来,每人也就几十份。可别小看这几十份考卷,这才是真正需要劳心劳力的时候。因为这第三轮看的就是考生对经义的理解程度,考官必须仔细推敲,从中筛选出上合圣意,下对本心的考卷。

    五天之后,经过层层筛选的二十分考卷,终于呈上了秦遗风的案头,真正的大浪淘沙啊……。

    秦遗风按捺住心头的期盼,缓缓的一张张翻看。一张,两张,三张……越到后面,他的心就提得越高。一直到第十九张了,还没有看到那已经深深印在脑海里的方正楷书字体。难道这江志轩仅仅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犹豫了半晌,秦遗风深吸一口气,异常缓慢的掀开了第二十张考卷的封面。而此时,江志轩和小小,已经随着李夫人的马车,踏上了回华阴城的旅途……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