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金融战争 (第2/3页)
就是眼前之人所说的:‘我不想做井底之蛙,但也不想做天上的大雁,雁过留痕不是我现在想做的。’
低调不声张,自信不狂妄,节制善自控是邵一鸣对郑玄麒最初的看法。
这段时间他的好友皆兄弟王钊,又不止一次地在他的眼前提起这个青少年的神奇:精准得时机把握度,犹如长了鹰眼一般;破釜沉舟的果断度,没有丝毫犹豫不决!
“嗯,董耀钱!”郑玄麒听到邵一鸣提起温州的证券经理董耀钱,想到自己的第一桶金、港币及在香港的“开门红”直接间接都与其有关系,思索了下,一语双关地问:“为什么?”
“我相信自己的眼光,虽然这次公司因外汇投资失败而破产,但我负责的几个客户,他们的损失最小。如果管理层能听从我的建议,公司未必会倒闭,或许可以乘机大捞一笔-----可惜我是个大陆人,位低言轻------运气并没有站在我这一边。”邵一鸣将准备好的心得(这几天对外汇市场的变化结合自己在公司破产前的判断分析)一股脑地吐了出来。
郑玄麒并不想听一个成年人发牢骚,也不相信有谁会像自己那么幸运,那么逆天。金融市场,它不是那些力挽狂澜的英雄发挥个人能力的适合场所,一次战术胜利代表不了征服!沉思了一下,说:“谁都不可能准确地把握未来,不过一些蛛丝马迹可以从诸多的大事件中抽丝剥茧出来。说说,你如何大捞一笔!这个我到很感兴趣!”
邵一鸣将泰国政府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施行浮动汇率后,泰铢贬值将直泻而下,而国际游资必将乘机席卷整个东南亚,各国的经济也将遭到重创,分析了一遍。结论就是,只要明白了大趋势,那么外汇投机自然就有用武之地。
对照着现在及将来的事件进展,郑玄麒发现社会现实中并不是没有人先知先觉,只是这种人,他的影响力极其甚微,或者说没有引起相关人的重视。
书房一下安静了下来,郑玄麒盯着邵一鸣,原来自己到底还是小瞧了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