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发条橙与把妹 (第2/3页)
真面目无意识地进行一下嘲讽------将拆迁覆盖进去。可生在内地的郑少,他怎么可能这么了解《发条橙》!于是疑问道:“郑少,你知道《发条橙》?这太不可思议了,国内的环境根本不允许出现这种极端思想表现方式的影片,也不可有它存在的土壤,即使政治需求也不可能------我也仅是从自己那个海纳书会,书友那里借过来看的,才得以知晓------”
“呵呵呵,别忘了,我曾在7月份,第一次去香港,逛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图书馆------自然这些,尤其有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提名的,我怎么不会浏览,阅读、欣赏过。”郑玄麒撒了一个隔着二十年的谎言,“把机械论道德观应用到甘甜多汁的活的机体上去------这样的想法也只可能诞生并发生在西方那片极其自由的资本主义制度之下,至于东方,思想已经够多了-------”
“其实我也是从香港热映的那系列古惑仔及周星驰的《算死草》中启发灵感,重温那部《发条橙》的;不过《发条橙》表现地更加直白、残酷与龌龊-------”
“是这几天独自承担以前王大哥与杰忠的事,让你更加深入了解到这个社会在金钱利益之前的妥协及不在视线之中的那块阴森寒冷吧------”郑玄麒从话中听出了,王杰义这段时间,前后陡然变化的根结所在,思索了下------若是引导不好,或可能对他以后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产生剑走偏锋的影响虽然他表现地很自信。郑玄麒接着缓慢地说道:“文人的世界:古代的文人往往有着孤独的心态,比如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比如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濂溪先生,张岱等等-------这既是他们心态孤独的历史,也是他们理想求索的历史,很有悲剧性!不过这种孤独不等同于性格孤僻之人,绝交往而少友朋,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封闭着,他们才是属于生活的弱者!你我皆明白,人只有在孤独时才能冷静,才能重新重视自我的价值,并对世事进行评判-------审视社会,同时也是在拷问我们自己的心灵。我想,你们海纳书会里应该也会有这种人存在吧-------”
“这-------”一段古代文人的心态分解顿时击中了王杰义的软肋。
郑玄麒没等王杰义的回复,看着窗外,接着说道:“世界十大文豪:荷马、但丁、莎士比亚-------鲁迅,他们的作品皆来自于生活中的际遇。他们说的远了,就说近的影视,你刚才说的古惑仔------何尝不是揭示了社团的最底层会员他们的奋斗史!97香港回归前的那些人的生活。角度的不同,你会发现不同的世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