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学校的电话 (第2/3页)
投资是一门复杂且没有固定答案的学文,很多东西都是靠领悟和天赋,理论和数据也有,但只有彻底领悟后才能变成自己的,然后学以致用。
什么样的人适合成为投资人,这个没有定论,但他们应该确定的招生范围和准则必须有这么一个东西,不是说谁都可以来这里上课,于光平其实更希望将这里当作一个可以为社会上的企业家和投资人来取经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一种想法,目前来说这根本不现实。
第三,资金问题,不管是校区的建设还是说师资力量的建设都是需要不少钱的,前期学校名气没有太高,自然需要更好大待遇来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
只有更多的人才加入他们,才能够形成口碑效应,而且有了资金才能够请得起更多的业内大拿前来讲座。
现在也就朱子明偶尔来一下,整个学校称得上在业内有名气的,包括朱子明在内,不超过三个人。
也就是朱子明是自己人,不得不支持。
而且也因为朱子明为学校带来了不少的生源和关注度,不过可能人数还会更少。
就于光平的三个问题,李帆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其中第一个问题,李帆当然希望恒远学院成为业内标杆,就像是大学中的清华北大一样,但目前来说这个目标太远。
于是他定了一个小目标,三年之内,让恒远学院成为省内最大的投资人才生源地,成为各大企业高管的集中地。
目标有了,但具体的实施是一回事,如何来达到这个目标。
就回到第三个问题上,资金的建设。
李帆给了于光平一个承诺,从现在到今年年底,集团将会专门给恒远学院两个亿的投资,其中一亿五千万用于校区的建设,争取在明年下半年校区能够投入使用。
另外五千万用于学校师资力量的建设。
只要能够提高学校知名地和影响力的,李帆都坚决支持,钱他来出,于光平只管去做。
但必须要有效果,钱花了没效果的事李帆可不会一条道走到黑。
至于于光平说的生源问题,李帆给出了最后的定论。
“生源上我认为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一个是自荐学习,一种是推荐学习,外面肯定有希望来学习的人,这部分人需要经过申请,然后才能进来,至于把关上我认为还是要做到严格要求,不能说你有这个心就可以了,投资不仅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