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百五七章 欲施阴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一百五七章 欲施阴谋 (第2/3页)

没想到几年后,杨国忠越来越受到唐玄宗的宠幸,而李林甫则遭到排挤。他位高全重,贪婪无度。羽翼丰满后就毫不犹豫倒打一耙,把矛头对准了李林甫。

    公主大婚那日,要不是李林甫接到消息,觉察到杨国忠的阴谋。急忙中巧设了个局,驸马被杀之事后,及时的转移了圣上的关注。要不然他此刻早就被杨氏一党赶下相位了。如果说李林甫与太子的关系称为水与火的话,那他与杨国忠的关系更是仇敌之间,见面竟到了愤外眼红的地步。

    至于太子与杨氏的关系也好不到哪里去。大家都知道贵妃娘娘未进宫前是寿王李冒的妃子。夫妻两关系甚密。无奈天要弄人,儿媳被父皇看中,召进宫中。皇恩浩荡,李冒有苦难言。本该甜蜜的夫妻两竟是被父亲硬生生拆散。当然,李隆基很愧疚,甚至动过立李冒为太子做为补偿的念头。但一想到这其中的后果,只好做罢。

    杨玉环进宫后,李隆基对其非常宠爱。但毕竟年龄和某些方面的能力摆在眼前。杨玉环愧对前夫,当然也忘不了以前的种种甜蜜的情分。在枕边常为前夫说尽好话,希望他能继承皇位,日后还有夫妻团聚的可能。她的野心并不荒缪,甚至心安理得。杨氏一党也按她的想法下全力为李冒争取谋夺太子的机会。李亨本是低调之人,先是被李林甫抨击,接着又被杨氏一党打击。他太子之位岌岌可危,一直不稳固。

    可以说太子的继承权,最大的政敌就是寿王。杨氏一党权力滔天,迷惑皇帝。他们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原本以敌对的关系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走在一起。

    不过有一点,王崇凌仍百思不得起解。那就是高力士怎么会也掺和进来了?皇帝和贵妃娘娘都对他信任有加。他也是对杨氏一党走的很进,永寿公主大婚那计划高力士也参与其中。如今又是何原因掺合一起?

    王崇凌所想的一点没错,高力士之前的确是与杨国忠同谋要推翻李林甫一党。

    他一下子转投太子这边阵营,还是因为刘得道的原因。血杀帮是他掌管的一个组织,刘得道杀了他得力手下冷先,为了更大的利益他还能忍。不过高力士突然想起去年诗仙大会上,有一个名字也叫刘得道的家伙,竟敢当着数百文人的面念出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太监上青楼。

    这句诗至今在京城里流传的诗句,人们往往一念起这句诗就是暗指的就是高力士,令其蒙羞。一年多来常受人暗中取笑。他是个心胸狭窄之人,有仇必报是个原则。要知道圣上恩宠的贵妃娘娘还要尊称他为阿父呢,这刘得道好大胆,竟然当众羞辱他,一年多来仍牢记在心,高力士心中的怒气可想而之。

    刘得道在京师混的风声水起,他开始派人暗中留意了。当他知道此刘得道正是去年羞辱他的那人后,立即勃然大怒。不过刘得道此时是杨国忠的阵营里的重要人物,高力士若想动他首先要看看杨某人的面子。两人正合谋大事,高力士想忍住,可是回头一想到去年所受的耻辱,他忍无可忍了。权衡之下,反正杨国忠与李林甫这两党谁输谁赢对他来说影响不大,他要报仇,所以反戈一击,毅然的投向李林甫阵营。

    也把杨国忠计划告诉了李林甫。他唯一的要求就是报仇,灭了刘得道。若不是高力士临中倒戈,李林甫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两人一合谋,就弄出刺杀驸马,陷害刘得道的事件来。顺而可以破坏杨国忠的阴谋,转移注意力,可谓一举三得。

    杨氏一党的强大,促成几人坐在一起讨伐的目标。吃喝间,聊的内容自然投机。最后说到高力士关心的刘得道的案情后。王崇凌另有心思,添油加醋的把韩知秋有意袒护和丐帮众人打闹京兆府的事说出来。

    太子一听他讲完,拍案奋起,怒道:“荒唐,这韩知秋竟敢目无王法,包庇偏袒嫌犯,哼,孤不会就此放过他的。”

    高力士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