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百六十章 未雨绸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三百六十章 未雨绸缪 (第1/3页)

    天宝十年,一月中旬。(疯狂手打)安禄山的大军像是一条汹涌铁流,冲刷过河北河南,淹没了无数名城巨镇,现在已经杀奔至洛阳。封常清率军退守洛阳城,此时他的手下还剩八万余军队,但都是匆匆招募的洛阳民兵,一群乌合之众,根本无力对抗铁骑冲击。——但是封常清还是不肯放弃。

    大唐援兵又被叛军骑兵牵制住,安禄山大军得以包围洛阳。为了不被叛军死死围困,封常清只好率军出城决一死战无奈,叛军的实力远远高于大唐的军队,双方一战之下,唐军自然不敌,甚至遭到全面溃败。

    封常清败退回营地,他心有不干,收拾残兵,在葵园再站,又败。在上东门再站,又败……换做别的将领,早已全盘崩溃。但是封常清就是不肯放弃。他知道必败无疑,却疯了似的不断战斗。他连战五次,连败五次损兵折将。最终,无力再战,他不得不拆毁城墙,夺路逃出洛阳。

    为了阻挡敌军,他让人砍下大树,阻塞道路。能逃出去的只是少数,八万大军几乎被斩杀殆尽。当天正下大雪,厚达一尺。迷蒙的雪雾中,到处是殷红的鲜血。最终,更多的雪花悲悯地洒落,掩盖了这些猩红的血梅花。

    洛阳保卫战惨淡结束。安禄山大军进入洛阳,大肆虐的烧杀掠夺,惨无人道大唐帝国的第一道防线崩溃了,此时距范阳起兵,只有短短四十几天而已。

    东都洛阳失守了,这时候,大唐的臣民包括李隆基终于知道,安禄山和他的叛军其实很可怕,这个叛乱比想像中还要严峻,整个大唐帝国尽笼罩在一片阴云当中。

    而被召集回京的高仙芝坐不住,他再次领命出战,他向李隆基建议:大军可以退守潼关,这道灌口可谓天险,黄河从北方汹涌而下,和南方的秦岭劈面相遇。被秦岭阻挡后,黄河开始折而向东。黄河与秦岭相撞的地方,留下了一个小小的豁口。它就是潼关。潼关夹在峻岭与大河之间,险厄峻极。有个说法是“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

    这个小豁口,死死卡住了进入关中的孔道。只要守住潼关,拖延叛军那股锐气,等待天气变暖,同时,集结更多的唐军,便可以与叛军决战

    此时的李隆基早已六神无主,只好采纳高仙芝的建议。命他带集结起来的五万兵马迅速开拨,前往潼关死守,同时,命封常清率残余军退守潼关。

    高仙芝当场下了军令状,关在人在,关失人亡,死守潼关

    ......................

    丐帮总舵大厅内,刘得道忧心重重,因为他得到的消息比李隆基更准确,安禄山兵锋所到之处都是摧枯拉朽之势横扫而来大唐的军队根本不是叛军的对手,照此下去,长安也就难保了。

    他急忙召集丐帮所有的头目前来会议厅里开会,他旧事重提,建议丐帮迁移蜀地避难。这次的反对声明显少一些,不过反对声仍占一半以上。他们认为,长安是大唐的中心,有皇帝亲自坐镇,仍有大唐精锐十万禁军,长安城墙高厚,存粮充足,防线肯定是固若金汤,远非洛阳可比。

    听到他们这些片面的分析,刘得道顿时无语了。他们的分析很有道理,刘得道若不是能预知未来,也会这么想的。

    但是他们哪里知道,安禄山一担突破了长安门户潼关,李隆基跑的比谁都快,到时侯想跑就晚了。长安目前确实有十万禁军,不过这帮兵油条们长年呆在长安,几乎没打过什么仗,装备精锐又能怎么样?没打过仗的人碰上悍匪一样的叛军,胜负明摆着。况且,潼关失守,李隆基一旦逃窜,这十万禁军就是李某人的护卫军,京师就成了无主之地,皇帝都跑了,谁还有心思坚守长安?

    最后这帮禁军在半路上哗变,杀死了杨贵妃,杨国忠等等。

    这些事刘得道管不着,既然他们不想走,那么就让自己的家人先走刘得道已有了决定,他现在妻妾儿女成群,拥有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决不能让她们受到一点伤害。

    开了这个会议,还是没有结果,刘得道有苦难言,得一肚子气回到欣园里。刘得道叫刘欣依,张舞娘,苏妙倾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