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二章 站错队伍了 (第2/3页)
道心动了,但也没那么快表态。他对安史之乱这段历史还算了解。日后安禄山大军攻入长安,李隆基携贵妃逃亡蜀地,半路途中,因为逃得匆忙,造成粮食短缺。杨国忠只好克扣随行禁军的粮食留给李隆基,高力士等随行的权贵们,这事引起禁军哗变。哗变的禁军把主要事情的矛头对准了杨国忠和杨贵妃。
他们不仅杀死了杨国忠,还逼迫李隆基意溢死了杨贵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嵬之兵变’。
以此同时,太子李亨在灵州得到郭子仪等武将们的拥护,以方便搅灭叛军为名,于公元756年在灵州自行登基,是为唐肃宗。.点李隆基也被迫当上了几年的太上皇。从这里可以看出,李隆基当时的身体还行,但由于他的昏庸和亲信奸臣,把一干信心拥护他的武将全部杀死,或贬出京师等等,他已经失去了武将的支持,被迫退位也没办法,最后郁郁而终。
后世史学家都认为“马嵬之变”是一场“有计划的兵变”。拥有拥立之功的郭子仪被封为朔方节度使,奉诏讨伐叛军。
从此也可以看出,李亨的继位就是很典型的趁势而起。如果没有发生安史之乱,他不可能这么快继位,甚至不能继位。因为杨国忠把持朝政,李隆基拥有杨玉环的陪伴或许更加长寿。历史上,李亨也没当几年皇帝,安史之乱还没结束就一命呜呼了。
既然李亨可以趁势而起继承一统,那么李瑁为什么不可以?刘得道认为有可乘之机,再三考虑下,答应了辅佐李瑁的请求。此次安史之乱非历史上的安史之乱,它提前四年爆发了。李亨此时刚刚接触那些武将,能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还不一定呢。
二人在这坐高台上,初步达成了一个协议。一有适当的时机,杨国忠便闪动群臣强行拥护李瑁继位,到时刘得道便率领数十万丐帮帮众负责在长安街头摇旗呐喊,表示拥戴李瑁,这事并不算太难。
刘得道回到欣园已经是午夜四更了。
.......................
关于拥立李瑁这件事,刘得道昨夜或许是喝多了,认为有机可图,完全没有想到这事要是失败了后果很严重。大事若成自然是好处接踵而来,但是若是失败,那可是吃不了兜着走了。凡事都要想到它不利的一面。
第二天,刘得道认为不妥当了,急忙叫来了韩空,种沈两人。决定将李瑁与他协议的事跟他们说了,这两人足智多谋,或许能想出一个万全之策。
听完刘得道了话,韩空,种沈二人立即陷入了沉寂当中。他们感到事态的严重了。
韩空疑惑不解,问道:“帮主,您没喝多吧,这不是明摆着拉您下水吗,您真的答应了寿王的要求了?”
刘得道不可否认,当时有美女相伴,喝多了,迷迷糊糊就答应了。
“帮主,您认为寿王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