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四章 面见皇帝 (第2/3页)
杨国忠身后跟随的人正是丐帮帮主刘得道。上次李隆基害他够惨了,刘得道闲着没事做,为什么会跟随杨国忠来见李隆基,还搞个什么捞子计划出来?
说实话,要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刘得道才懒得来见李隆基呢。不过眼看大唐的军队节节败退,安史之乱正朝历史的相向轨迹步步接近。他立马就想搬迁到蜀地避祸,但又遭到属下们的强烈反对。既然搬迁不成,刘得道只好想尽办法让它避免这百年一遇的祸事。他痛恨李隆基,痛恨这**的朝代,一走了之是最好的办法。
话又说回来,此时的历史已经改变。他如果就这么一走了之,到时候天下大乱,难道其他地方就能保得安宁?刘得道犹豫再三,最后决定两手准备,一边安排自己的家人离开,一边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挽救一下局势。
不要说打败叛军,然后在收复失地等等不测实际的空话,能保住长安刘得道还是比较有办法的。
只要能保住长安,丐帮的基业就能完整保存,京师近百万的军民就能免遭涂炭,一举两得。刘得道现在什么都不是,要保住长安,也是一句空话。唯一的突破口就是杨国忠。两人现在的关系非同一般。全拜刘得道给高力士吃屎,逼得高阉人大病一场的那一举,这令杨国忠痛快不已,因此事后,两人的关系进一步密切许多。
刘得道一直在暗中关注安禄山的最新动向,因为他有先见之明,早在两年前,安禄山在范阳招兵买马的时候,刘得道便命几个丐帮身手比较好的人混进叛军中,负责监视或收集传送情报。目前这几人都在叛军队伍中站稳位置。可以说他得到的消息比李隆基更快更准确。他比谁都在关心这场百年一遇的浩劫。就在昨日,哥舒翰兵败后,在京师里,刘得道第一个人得知了这个消息。
哥舒翰与叛军决战,两军在飞图堡僵持了十来天后。安禄山不想在拖延时间,紧急从后方将围在南阳的叛军调集回来,形成兵力上的优势,一举出击。唐军的实力原本就不如叛军强,现在兵力又占了劣势,任凭哥舒翰再有能力,也无力回天。就在昨日,唐军不敌叛军,哥舒翰在几千名亲信的保护下,败退回枣阳。
南阳没驰援到,反而被敌人追杀,溃败回来。刘得道心里很沉重,此时的军情应该正往京师里送,朝挺应该很快知道这个消息。他们肯定会紧急做出下一步行动。一招棋放错,满盘皆输此时的大唐当局者就是如此,接二连三的犯错误,失败在所难免
刘得道便来到杨府,面见杨国忠。说出自己设想好的计划,不料,杨国忠竟然听不明白他的计划。这计划说起来并不难,不过有些是刘得道用现代的思维设想安排,任凭刘得道怎么讲解,杨国忠就是听不明白。
最后没办法了,事关重大,叛军步步紧逼。杨国忠此时正享受着荣华富贵呢,他虽然昏庸无能,但也不是傻子。安禄山与他有仇,安胖子造反的口号就是清君侧。清谁呢,除了杨国忠还有谁?
杨国忠当然不希望叛军杀进京城来,然后一刀剐了刘得道的能力他当然清楚,也对他提出的计划深信不疑,既然听不懂,那只好请他一起去见李隆基,亲自跟皇帝明说,然后合计商量一下就是了。
要去见李隆基,刘得道心里那是万般个不愿意。他抢了人家的女人,勾引人家的妃子,还与人家的女儿有了私情。况且与高力士那一劫还不知道李隆基心里怎么想?两人的关系可以说是闹得很尴尬,不过为了大局他还是硬着头皮来了。
几人参拜过李隆基后,刘得道心里有鬼,一直低着头,看自己的鞋子。如果他稍微大胆一点,朝左边操场看一下,就能看到他梦寐以求的贵妃娘娘了。看来,他还是没有那个福分。
幽绿的操场上,杨玉环见到李隆基召见杨国忠议事,便识趣的招呼马球队悄悄退出走李隆基一向反感女人干政,杨玉环此举很明智。
此时,杨国忠正小心的将哥舒翰战败的奏折禀传给李隆基阅览。看到这噩耗,李隆基勃然大怒,将军情奏折掷于地下:“混账,又战败了,这到底怎么一回事,为什么又败了。我大唐百余年的国威何在啊区区山野匹夫,竟将我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