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元宵花灯夜 (第2/3页)
教东传有关。
唐朝时,佛教大兴,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元宵节的活动主要有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民俗活动。
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习俗与国内一致。
因为与春节相接,所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所以会有许多精彩的诗歌流传于世。
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幅、祈许光明之意。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鼓励人们读书,将入学的第一个节目叫作“开灯”。
孩子们把事先做好的花灯带到学校去,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象征前途光明。
因为许多学校都在正月十五之后开学,因此开学的花灯,也成为了元宵节的点缀。
而华夏艺术学院就保留了这个传统,所以这一天所有的学生都手提花灯,在学校门口等待着老师们都点灯。
“谢谢老师!”给苏敏和王子成点灯的老师,他们并不认识。
只见那老师白发苍苍,一身深青色褙子套,气质斐然。她面带微笑,虽然动作迟缓,但是同学们都耐心等待她将自己手中的花灯点燃。
因为人太多,燃了灯他们就快步离去,一刻也不敢逗留。
苏敏手中拿了一盏莲花形状的小花灯,与王子成并肩走着。
她穿着那身浅绿色褙子,显得清丽无比,在这夜色和华灯之下,像极了初开的花朵。
王子成则身穿竹青色暗纹圆领袍,腰间束着黑色革带,手中提着绘着山水的花灯。
少年身姿挺拔,样貌出众,时不时有女孩恋恋不舍地回头。但是看到少年身边有一位笑脸盈盈的美人,脸上便生出了遗憾之色。
想来学校的花灯会,也不知道他们自己学校的同学,还有周围来游玩的人们。
校园门口和长廊中都点了许许多多的花灯,这些花灯都是传统样式,绘了传统纹样,或美人,或山水,或花鸟,都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