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节 (第2/3页)

汉民关切地问道,

    “老爷,要不要您先回府,小的在这里候着府尊大人,等许大人他到了我再把他引入府中可成?”

    江春摆了摆手,望了眼雨过天晴的天空若有所思地答道,

    “汉民呀,你家老爷我好歹在徽州地面上混出个名堂,靠的是什么你知道吗?”

    江汉民哪敢吭声,只管低头聆听江春的教诲。

    “靠的便是谨慎二字。”江春加重了语气,

    “但凡做生意,从来都是与官府相勾结的。我还从没见到过一个不与官府相通的商人能做大了的。官场上的官,不论大小,我们总要小心伺候着。反正官商的利益是一致的。

    而且眼前这位许大人,千万别看他年纪小,可厉害着呢,连和大中堂都要怕他三分。想当年,他还不过二十,就掀翻了高恒这座大山。曾几何时,他还是大清最年轻的封疆大吏,福建巡抚。现如今,虽然被贬为徽州府知府,但他还是甚得皇上的宠信,不然,就他在福建犯的事足够他掉脑袋数次了。何况这几月已经被他在徽州给扎稳了脚跟,我们很难再动摇他的根基,与他相处,以和为贵。”

    “是。老爷说得对。小的想得太肤浅了点。”江汉民唯唯是喏。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许大人可能命不久矣,我们没必要与一将死之人较劲。”

    江汉民乍一听这姓许的命不久矣,还真吓了一跳,进言道,

    “老爷,您不会是想要。。。”

    江春笑骂道,

    “你这奴才,想到哪去了。本老爷我做的是正当生意,何曾有过杀人的想法。况且与他许维还曾有过一段的香火情,怎可能对他下狠手!”

    见江汉民依旧是好奇心颇重的模样,于是江春小声告诉这个亲随道,

    “据我得来的消息,总督府内最近来了一批外乡人,很大的可能是来自京城里的。瞧他们的样子,都是有功夫在身的人。

    在这敏感的节骨眼上,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制台大人对那许维已起了杀心。照老夫的推测,这许大人应该活不过这个月了。制台大人能容忍其到这个时候才下狠手,也算大有长进了。”

    江春乃是老江湖了,对江宁及徽州所发生的事都了如指掌,不然生意也做不了那么大。

    就在江春与江汉民在私聊的时候,从远处慢慢走来一行队伍,前面是衙役锣鼓开道,举着肃静、回避的牌子,后面则是一群亲兵手握兵刃护驾,居中的是一顶蓝呢四人抬大轿。

    江汉民眼尖,瞧到了衙役高举的许字大牌,赶紧用手指轻触了下江春的腰,压低声音提醒道,

    “老爷,那是许大人的座轿。”

    江春哦了一下,抬头瞄了一眼后便不再作声,静静地等候着许维的到来。

    许维没想到江春这显赫江南的大商人居然亲自率人在府前等候自己,从轿内下来顿时感到有些惊讶。心中则不住地猜想着,这老头平白无故如此高看自己,不会反倒有什么事情求自己吧?

    一边与江春说着客套话,一边花了不少时间才进到了江府的主厅之内,宾主落座。

    “江老先生,最近公务实在繁忙得很,以致久未过府拜访,实在惭愧万分啊。”

    “许大人您说的是哪的话呀。许大人您一心为公,为朝廷办事那是鞠躬尽瘁,有目共睹的。能在百忙之中抽空过府看望我这将朽之人,倒是老夫深感宽怀不已。

    许大人,请用茶。”

    许维端起茶盅,闻了一下,顿感一阵扑鼻的香味,夸赞道,

    “江老先生,这是洞庭碧螺春吧?”

    “正是正是,那是老朽让人特意从江苏省吴县太湖的洞庭山采摘回来的。”

    “难怪香飘万里呀。江老先生贵为徽州及江南首富,倒是很会享受人生。”许维由衷地夸赞道。

    是啊,这做人就应该像江春般,事业有成,便享受着物质上的沐浴,那是何等的快哉。

    光看其七进的朱门大宅内,装饰何等的豪华,便知其身家号称江南第一丝毫不为过。所有的家具都是用上等的河口柳木制成,而用布则全是缘恒记的一品丝绸,碗碟则出自景德镇御用瓷窑隆窑。府中更是亭园楼榭,星星点点,松林茂密,曲径蜿蜒。这要没有百万两的投入,焉能有这富绰一方的江府。从另一方面也可知这江南盐商经过十年前的打击后依旧富甲天下。

    “许大人过奖了。”江春赶紧谦虚地回答。

    “江老先生以盐为生,想必每年的收入也极为可观吧?不然哪置办得起这么个大豪宅呢!”许维话锋一转,口气大变。

    江春滑头之极,他岂会上了许维的圈套,不漏半点破绽地答道,

    “大人,小的经商从来都是正正规规,凭着官府的盐引做买卖,从未做过违法的事,这点徽州府历任父母官皆可为我作证。而且每年向朝廷捐输、报效的银两都不在少数。从乾隆三十八年至四十九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