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四节 (第1/3页)

    14

    回到抚衙,许维果然把刘翼找来商量蔡府的命案。看着直到现在还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的刘翼,许维忍不住扑呲笑了出声,指着刘翼的鼻子呛着笑骂道,

    “子安怎如此死扳。不过毕竟你不晓得本抚的良方妙策矣,也不怨你。”

    敢情许维还有新想法,蔡府中可能不方便说。刘翼顿时释然。

    许维把自己的想法都一股脑地给倒了出来,毕竟新事物要多个人一起推敲才行。

    “子安,对这案子我们大致都可断定是那刘婵鹃下的毒手而导致蔡大玢命归黄泉。”

    “那大人又为何不速把那刘婵鹃缉拿归案呢?”刘翼非常不解。平日里许维不是个办事拖拉的人。

    许维一副山人自有妙计的样子,在房内来回走了几个圈后,兴奋地告诉刘翼道,

    “子安兄,我心中有一良策。若配合着此次凶案实施起来,对我在福建推行自强运动可是大有好处的。”

    “愿闻其详。”

    “我想在福建办一份民间如朝廷邸报般的报纸,用来报道我大清的趣闻轶事及日常之琐事。就如这蔡府凶案,报纸便可倾力报道,引导民众理性看待问题。只要名声打响后,我们便可在报纸上多多报道有关维新的消息,让民众渐渐耳濡目染之后防御之心也就全无了,所遇阻力也会相应减少。不然的话,成日那些酸儒们老是在民间唠唠叨叨,迟早民心不在我们这边。”

    “大人,这办报纸好归好,可风险也极大。”刘翼有自己的考虑。

    “说说看。”许维自己倒没想得太多,此时不妨多听听其他人的意见。

    刘翼忧心忡忡地说道,

    “大人,我怕这报纸易犯禁。若真那样,可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想翻盘也难了。再者说来,朝廷也曾明令禁止民间办小抄,朝廷一但怪罪下来,大人担待不起呀。”

    “你的意思是和会从中做梗?”许维听出话外音。

    刘翼点点头说道,

    “和从中做梗那是必然的,我是怕他专挑字眼寻事。我大清因文字获罪的士人可不在少数哦,学生还请大人三思而后行。”

    许维有时也是个挺固执己见的人,一但做出决定,就是九头牛都难以拉回。只见他哈哈一笑,豪气顿生地说道,

    “子安太过多虑了。我们只要把好关,怎会有把柄给和抓住呢?再有便是朝廷的禁令我们大可走走关系,料来也不是件大事。就此办了吧。”

    许维的一句话就把刘翼想再劝阻的话都给逼回到了肚内。

    “子安,这报纸的事就全权委托你办。人手不够,可去螯峰书院调人。鼓山书院那批人受老戴头熏陶太久,思想太前卫,可能一开始便会授人以把柄,为报纸的发展着想先暂时不用吧。”

    见许维主意已定,刘翼也不好再说什么,不过他还是问了一句道,

    “那大人,这报纸总要有个名称吧!”

    对呀,这报纸该要有个响亮的名称,不然怎么拿出去卖?许维仔细在心中推敲了半天,一拍大腿,有了,就叫《闽报》,朗朗上口,只两字,念得也比较顺,不拗口。

    “那就唤它为《闽报》,至于闽报细节问题具体如何安排就由你说了算,不要再请示我了。”许维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还是懂的,很是大胆地把闽报尽数托付给刘翼,这样也不愁刘翼不尽死力。

    被许维如此看重,倒不由得刘翼激动万分,很有几分要为许维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味道。虽然他并不是很看好闽报的前途,但还是立下军令状,说道,

    “大人尽管放心,这闽报既然由我主管,必不付您的重托。”

    刘翼行动很是迅速,乾隆五十年二月二十三日,离许维批准办报只有十日的光景,闽报便正式创刊发行。

    书局设于铺前顶方家院内,印刷机器由鼓山书院提供,工人也暂时由书院格致院学生充当,待工人培训熟练后,书院学生再慢慢减少。而每份报纸则定价为十文钱,每日开印3000份。出于谨慎,刘翼特聘螯峰书院的一等生陈凤古、林宗源出任编辑一职,负责审核报纸内容,以免发生越轨之事。

    由于许维在福建实行的种种新法,使得福州绅衿都见怪不怪了。本来都没想买这闽报看,不捧许维的场,但因报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