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八节 (第3/3页)

说道,

    “立刻让全军将士饱餐一顿,全军后撤十里,而后等待朝廷新的旨意下达。”

    “大人,既然粮食已经运到,我军实力远在廓尔喀之上,为何不趁胜追击?”杨芳不解地问。

    “虽说这热锁桥一过,便能直达阳布。但天气已经开始变冷,我军远在国境之外,御寒之物皆未备,且兵士大多南方人,不习惯于在冷气候下作战,时间一拖长就将面临寒冬的威胁。再者说来,阳布乃是廓尔喀国都,高墙厚壁,重兵把守,历来就是易守难攻,我并没把握能在短时间内攻克。三者,据斥侯禀报,阳布附近开始坚壁清野,我军一旦突破热锁桥,就将面临无法补给的状况。若是如昨日缺粮状况再多发生几次,我军军心必然大乱。第四,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据京师消息,圣上已与廓尔喀特使进行会面,同意了廓尔喀乞降的要求,故我也别无选择,只能与廓尔喀和议。”

    对于与廓尔喀和议,许维并没太多的抵触情绪,毕竟自己也杀到了廓尔喀境内,也算把天朝的颜面给保持住了。再打下去确实把握不大,见好就收吧。不然有和在内搅和,迟早也是如远征安南那般不胜不败的尴尬下场。运气再差点,来个全军覆没,马革裹尸回国都有可能。

    雍鸦山下大清军与廓尔喀军各自都后撤了十里,中间空出二十里的空间,非常安静地等待着各自需要的消息。

    乾隆五十七年七月,乾隆议准廓尔喀乞降条件:

    廓尔喀国王来军营叩头认罪。

    元凶沙玛尔巴虽死,应呈验其焚余之躯,并将其眷属徒弟交出。

    所抢去札什伦布所有财物,应全部交还。

    以前所有赔款合同应交出查销。

    乾隆五十七年七月二十三日,乾隆授许维武英殿大学士以示嘉奖。

    八月八日,廓尔喀遣使到许维营中送贡表。九月三日,廓尔喀贡使在侍卫珠尔杭阿的陪同下赴北京。

    十月三日,乾隆作《御制十全记》曰:

    “昨准廓尔喀归降,命凯旋班师诗,有十全大武功之句,盖引而未发,兹特叙而记之。”

    廓尔喀之战终于落下帷幕,清朝虽然是战胜国,但并没向廓尔喀提出领土要求。

    注:1、首伐廓尔喀:

    廓尔喀与后藏交界,贸易关系密切。乾隆帝五十三年,藏廓发生贸易纠纷,适逢六世班禅之弟沙玛尔巴正与其兄仲巴呼图克图发生内争,沙玛尔巴请求廓尔喀兵相助。于是,廓尔喀兵以“西藏运往之食盐掺土”等为借口,乘机进攻西藏。

    六月,素尔巴尔达布率廓尔喀兵3000人,先后占领西藏南部边境之聂拉木、济咙宗(今西藏吉隆东南)、宗喀宗(今吉隆)等地,围攻协噶尔宗(今西藏定日)。七月,清军反击:命驻藏大臣雅满泰率驻藏绿营兵及驻达木厄鲁特蒙古兵,前往札什伦布(今西藏日喀则)慰问班禅,并与班禅之兄仲巴呼图克图部署沿边防御;命驻藏大臣庆麟主持前藏地区之防御;命四川总督李世杰、四川提督成德,抽调满、汉、藏兵4000余人,由成德统领,驰赴后藏,命尚在热河之成都将军鄂辉速返成都,至西藏统兵。为保证作战军队粮草,暂拨**、班禅库存,并于藏内买粮。乾隆帝并遣御前侍卫巴忠为钦差大臣,赴藏主持用兵。

    但是,当清军日夜兼程,奔赴藏廓边境之时,**喇嘛、仲巴呼图克图和噶布伦班第达、庆麟、雅满泰等,已私下同廓尔喀议和,后得到巴忠、鄂辉、成德等赞同。五十四年初,藏廓签定协议,由西藏噶布伦每年向廓尔喀交纳元宝300锭,作为聂拉木、济咙宗、宗喀宗三地的赎金,廓尔喀退兵。此事,巴忠、雅满泰等隐瞒不上报。三月,鄂辉等率清军“收复”失地。因廓尔喀兵先已陆续撤回,故未遇任何抵抗。六月,清廷调整西藏之防务,加强札什伦布等地防兵,于宗喀宗、聂拉木、济咙宗等要地修砌卡碉。并调整与廓尔喀贸易之政策。清军此次出兵虽未交战,已耗费军饷百余万两白银。巴忠以有功之臣离藏回京。

    2、成德(?1799)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初入健锐营充前锋。从征准噶尔、叶尔羌、缅甸,俱有功。图形紫光阁,列前五十功臣。署四川提督。五十六年,廓尔喀侵后藏,上命成德成德督兵定藏自赎,予副都统衔,以领队大臣属将军许维调遣。廓尔喀乞降,师还,命成德以副都统衔充驻藏帮办大臣,寻命署杭州将军。仁宗即位,移署荆州将军。教匪起,成德偕总督惠龄攻贼宜都灌湾脑山,擒贼首张正谟。寻以纵贼窜逸,夺勇号。四年,致仕,卒。以曾孙女配宣宗为孝全皇后,追封三等承恩公,谥威恪。(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