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第2/3页)
清军三千名已由总兵尚维升等带领前往接应许世亨。
孙士毅率残军撤至江岸,先令总兵李化龙渡浮桥过江占住北岸,以便掩护过江,不意李化龙行至江心,被突如其来一支冷箭夺去性命,一头栽下江中,所带兵马更加慌乱。
孙士毅急令庆成等在后掩护,向追至桥边的阮文惠军施放鸟枪,自带兵先由浮桥撤回北岸,随即斩断浮桥,率同庆成等撤回市球江,绕升童而不入。
南岸清军见桥已沉断,被迫杀回敌阵。总兵尚维升、张朝龙,副将刑敦行,参将杨兴龙、王宣、英林等大员俱战死。土田州知州岑宜栋援绝自缢,亲兵从缢者数百。
安南王黎维祁当兵溃时方与孙士毅幕次,见孙士毅败走,亦仓促渡河,从而北上,至是黎亡。是日阮文惠驱兵入升童,所服战袍变为焦黑色,皆火药气也。
提督乌大经所率云南一路清军自上年十一月二十日始由马白出口,十二月二十一日行抵宣光,至赶往富良江时,见竹筏桥业已沉断,对岸火光四起,亦撤回宣光,随即整旅退回国内。
“大人,这是孙士毅递往京师的奏报,我们的人已经事先在路上截获并预抄了一份。”杨遇春把锦衣卫截获的信件递给许维。
许维展信仔细地瞧了一遍,不久就笑了出声,说道,
“呵呵,我就晓得孙士毅此人定会如此粉饰己过的。你们都来看看,姓孙的果然卑鄙异常,文过饰非得好似他还有功劳了!大清的官还真是个个好样。”
杨遇春及杨芳皆接过许维递来信件仔细传阅,原来孙士毅具折时却谓:
初二日派官兵前进剿杀,连败阮兵,未料那黎维祁闻阮文惠亲至,心胆俱裂,手报幼孩,随同伊母逃过富良江,以致众情慌乱,国民纷纷逃窜。
臣与提督许世亨谆谕将士人等决一血战,以答主恩,许世亨等遂各大呼直前,枪炮之后,纯用短兵相接,阮文惠军伏尸层积,何止数千,清军裹血力战,无如愈杀愈多,将大兵四面密围,并中分数处,臣与许世亨等遂不复见面。
臣以提镇均系大员,今虽杀贼甚多,并未败绩,但即为贼势截断,未卜凶吉存亡。若臣再撄锋镝,有关国体,遂率领副将庆成、德克精额、参将海庆带兵三百余名夺围而出。在北岸候至一日,毫无提镇等消息,恐阮兵截断后路,遂率庆成等回抵市球江。
随后许维满脸大不屑地又开始数落起孙士毅来,
“此公实乃厚颜至极,明明怕阮军截杀,刚过江即斩断浮桥,还粉饰说成在北岸候至一日之久。若是那样,我又何必派人放冷箭射杀那李化龙?
毁桥之举实在大伤我征讨安南大军之士气,并使得我大清无数将官命丧异乡,让天下人心寒。如此统领,置南岸大军而不顾,私下逃回北岸,可耻!按我大清律例,此罪当斩!
再者,这弃城北走者分明是那孙士毅,与那黎王维祁何干?硬要赖在其身,分明想推卸败绩之罪责。
若照他说法,还真是一片拳拳抱国之心,生怕丢了我朝之颜面而深撼未能为国捐躯。哼,大清何时多了如此多的好官,我怎都不晓得!”
二位兄长对日后局势的发展有何见解?”许维发完牢骚终于转入正题。
此刻各路清军都正逐步撤向边境,士气低落,再加后方粮仓被烧毁,已无任何支持反扑的因素,是该考虑如何收场的时候了。兵家有云,穷寇莫追,一旦把乾隆逼急了,仿效前明投重兵再征安南那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我等皆以大人马首是瞻,唯愿此处战事尽早结束。”杨遇春代表杨芳答道。
许维何尝不想尽早结束,久拖必有后患。若与阮文惠结盟之事泄了出去,那可前景不妙。
“孙士毅大败而归,粮草又被我军所劫,我料乾隆必会无心恋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