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婚事惹来的风波(三更) (第3/3页)
,配享太庙祭祀,却不知先皇泉下有知,是否能安心。”言辞犀利,全然不似往日的温和亲切。
玄宗不料她会说起这一桩啦,脸色青白,有些慌乱:“惠娘已死,朕不过是与她一份哀荣,并不曾真的册封她为后,不曾悖逆先皇之意。玉真你如何会说起此事来?”却是错开目光,不与她对视。
玉真长公主长叹口气:“当初武氏乃武后亲族,武氏一族的余孽,陛下都能为了私情,费尽心思留她在身边,宠爱数十载,如今却不能容一个寻常的女子嫁与倓儿,却是何缘故?”
“她不过是个弃妇,身份何其卑贱,岂能与惠娘想比,想来是倓儿一时糊涂,朕又岂能坐视不理!”玄宗余怒未消,狠狠地道。
玉真长公主抬眼望着已经两鬓带霜的玄宗:“杨氏又何尝不是弃妇,她还是十八郎的正妃,你如何要让她入宫,伺候左右,宠爱有加?”
玄宗一时竟然答不上话来,却是恼羞成怒,若非跟前的人是玉真长公主,只怕即刻便要雷霆大作,虽然如今忍着怒气,脸色却是极为难看的。
玉真长公主全然不曾惧怕,只是无奈地摇摇头,回身到香案前,与上奉的三清神像点了香,闭目一叹:“惠娘已死,便是她不死如今也不会再是陛下心中舍不下的那个人了,你又何必为了杨氏那几分相似的容貌言行,就留了她在身边,瑁儿是惠娘的儿子,你怎么忍心。”
玄宗此时慢慢平静下来,微微苦笑:“便知道瞒不过你,只是朕已经不再年轻了,也不知还能再活多久,只是想让这么个与惠娘一般模样的人能够陪在左右,至于那些骂名,由得它们去吧。朕会替瑁儿另选一门合适的亲事,不会委屈了他的。”
玉真长公主回过头,带有几分讥讽地看着玄宗:“陛下既然能够为了那一分对惠娘的情意纳了寿王妃入宫来,却又有何道理不让倓儿娶苏云娘,她不过是与夫家和离,却非有夫之妇,并非什么败坏德行的人。”
玄宗此时无言以对,只是深深望着玉真长公主,许久才低声叹道:“你还在怨朕,怨朕把张绍之女许给了太子,才让她被害死?”
玉真长公主垂下眼帘,面上平静无波:“陛下乃九五之尊,大唐之主,天下皆为陛下的臣民,自然生死也由你定夺,岂敢有半点怨恨之意。”她缓缓抬起头来,“只是张绍已死,我当年不能求陛下开恩,也不能阻拦陛下将张氏赐给太子,如今倓儿的婚事,我却是不能不过问,他既然心有所属,只请陛下成全。”
她忘不了,三十多年前,张绍因为被武后男宠张氏兄弟谋逆一事牵连,举家获罪被诛,原本她与张绍早已暗订鸳盟,却是只能眼睁睁看着张绍被押赴刑场诛杀,她已是心如死灰,自请出宫修道,而知道张绍的妾室留有一个女儿,便将她带到安国观中悉心养大,便是李倓之母张氏,却被太子求娶,玄宗将张氏以宫人身份赐给了太子,玉真长公主百般阻止,却是未能成功,只能再一次看着张氏一步步去了东宫,终于生下李倓丢了性命。
她也曾怨恨过,只是死者已矣,过去了这么多年,或许唯一的愿望只剩下能够尽力照看李倓和虫娘了,那些痛彻心扉的往事就让它在这数十载的清冷孤苦的岁月中慢慢淡忘。
这一对天下至尊至贵的兄妹在殿中沉默相对良久,终于玄宗叹了口气,慢慢转身向着殿外走去,只留下一句疲惫无力地话:“由得他吧,若是能让你的怨恨少一些,能让朕的心好过一些,便由得他娶了苏云娘就是了。”
一切尘埃落定。
-------------------
最有节操的某华,果断要卖个乖,求亲们的爱护支持,感谢远方1亲爱的一直给俺粉红票票,让俺这颗沉寂的心又蹦跶起来了,保持三更,做有节操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