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遭遇全方位打击 (第2/3页)
队才能输出一些成果不是?不然无中生有怎么应对来自全球的审视?
郭跃关心的还是软件工程领域:“人工智能的技术积累,怎么个积累法?”
“我说一些自己思考的结果,郭教授您别笑。”
郭跃摆了摆手,似乎是嫌他啰嗦。
顾松斟酌了一下说道:“弱人工智能正在普及,很多专业领域已经通过计算机、依靠程序实现快速运算。下一个阶段的人工智能,除了更快的计算速度支撑,在逻辑上会聚焦到数据的大量采集、数据的识别处理、自动化反馈上。数据的采集,是传感器、输入设备和数据通信的领域数据的识别和处理,应该涉及到认知科学、数学、计算机语言自动化反馈,则取决于我们希望人工智能帮我们做什么。”
“等等等等,”郭跃忙打断他,“你说的数据识别和处理,你是指计算机自动去做吗?”
“当然。”
郭跃沉思着,问了一句:“你研究过机器学习?”
顾松不敢搭这个话茬,摇头道:“这个没有,我只是认为,人工智能的根基始终是计算行为,要计算就要有数据,要智能就得按需要自动地识别和处理数据。”
“确实,编程式的人工智能虽然在有一些领域运用得很好,但如果要放到更广泛的人工智能概念,逻辑有问题。”郭跃喃喃自语,“机器学习s还是神经网络?都有问题啊”
顾松尝试着说了一句:“现在的理论积累不够?”
“要说不够,也确实是不够。”郭跃迟疑了一下说,“其实我对神经网络这个方向是看好的,但去年刚刚有论文指出来,b算法下,神经网络的单元饱和之后系统会产生梯度扩散,dbst模型和多决策树倒是很有意思”
顾松抓瞎了,弱弱地说道:“郭教授,您说这些我也不懂啊”
郭跃回过神来,笑了一笑说:“叫老师吧,我也是赶着你说的话想起来这些。”
顾松打蛇随棍上:“郭老师,您要是看好这个方向,要不研究一下?”
“研究是在研究”郭跃失笑道,“嗨,跟你说这些干嘛。行了,你继续说你的思路。”
顾松想了想之前说到哪里了,继续道:“总之如果能先在火箭有关的技术上做突破,才谈得上将来。如果可以更高效地送人、送东西上天,人工智能又能有所突破,那我觉得未来的想象空间和思路就丰富了。”
郭跃笑了笑说:“火箭我不懂,人工智能嘛讲了这么多年,也没本质上的突破,你这也算是想得美了。至于这个思路,还是很务实的,先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