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95章 特别“奖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95章 特别“奖励” (第2/3页)

年前对月球的密集造访形成误导,就觉得去月球是件很容易的事。

    那是特殊氛围下的产物,是不计成本的狂热堆砌。

    花了巨量的钱,最后发现没有近地轨道的卫星和空间站有科研价值,那还搞它做什么?

    自那之后,快40年了,再次针对月球的航天行动屈指可数。

    当月球24号离开月球15年之后,才有第一颗卫星再次奔赴月球。

    它的历程坎坷。

    这是由JP国发射的飞天号。它上天之后,由于携带的燃料不足,只能通过靠地球大气层减速,来把轨道越拉越远,最终才被月球引力临时捕获。

    而飞天号施放的羽衣号小卫星,早早地就通信故障,最终地面都无法确认它是否进入了轨道。

    也就是华国的探月计划做得很系统,而且已经启动了,而且嫦娥1号已经成功了。

    此刻,顾松也知道嫦娥1号正在月球上空环绕着。

    它的轨道是圆形的,距离月表200公里。

    在这样的高度下,嫦娥1号携带的立体相机,可以为月球拍摄分辨率为120米的图像。

    这个量级,在当前这个时间点上几乎可以说是最强的了。

    顾松并不担心它会发现那个小立方体。

    他送上去的东西,首先就位于月背。

    其次,当前的探月卫星,分辨率精度还不足以发现它。

    再者,先让它安静地呆一段时间,静候下一次行动的展开。

    燧石航天的发布会,只是一个小小的波澜而已。

    在世界范围内,只为圈内人增加了一个小的谈资。

    在国内,则被正在肆虐的寒潮迅速遮住了风头。

    眼下,由于早期的准备工作充足多了,估计损失是不会有原本那么大的。但寒潮就是寒潮,只要来了,影响都巨大无比。

    南方各省都在展开救灾,气象部门这次出了一个大风头,也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量子计算机的能力。

    至此,顾松牵头的材料科技、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机专项计划,提前了一年的时间,完成了预期的阶段成果。

    纳米碳材料,不仅贡献了新的碳纤维制备工艺,还在高温超导材料上取得了突破。

    人工智能,业已开始在主导世界框架标准的建立。

    秘而不发的量子计算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