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20章 空天飞机曝光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720章 空天飞机曝光了 (第2/3页)

途顾松打电话过来说,看NASA这两天这么闹腾,让他们冷静冷静。

    于是看到燃料充足,杨海胜就调整轨道,去追国际空间站了。

    过去的每一次航天任务,哪有这样临时起意的?

    也就是空天飞机的灵活性,和应龙号强大的能力,让这一幕出现了。

    现在,应龙号已经再次进入了大气层。

    应龙号能自己飞起来,就说明它能比航天飞机更顺利地降落。

    航天飞机之所以要靠火箭发射起飞,是因为它从将近3万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回来,在进入大气层之后速度太快,减速时的高热和高速,让航天飞机结构和材料压力很大。

    所以,航天飞机的机翼只能做到那么小,减少这方面的风险。为了便于热防护,航天飞机的翼型才设计得那么厚,展弦比很小。

    但这种构型,升阻比就很低了,低速状态下气动特性差得一塌糊涂,靠自己起飞就不能够。

    而应龙号的发动机太强了。

    有效载荷比能做到这么夸张,就充分说明了它在燃料方面的宽裕。因此,返回的时候,就足以使用发动机和矢量喷口,调整速度和再入大气层的角度,让速度降到合适的程度。

    除此之外,它的材料又岂会简单?

    顾松三番五次突出他在材料方面的重视,甚至博士论文都是材料方向的。又是高温超导又是纳米碳材料,应龙号的有这样的结构强度和热防护能力,实在太让旁人好理解了。

    观测到应龙号在这个高度时的速度和轨道角度,NASA的技术人员都不约而同地彼此互忘,交换自己的内心的波澜。

    进入卡门线的时候,它的速度就已经低得足够惊人了。

    在这种速度下,哪怕它的气动构型给热防护带来的压力很大,也不会有航天飞机夸张。

    椭圆办公室内,除了有限几位科学顾问,其他人都看不懂。

    大统领问道:“他们的返回数据……正常吗?”

    在最核心的这群人面前,有什么必要撒谎?

    “不是正不正常……而是……太优秀了……”

    一个能研制出百吨级超重火箭的公司,又怎么会搞不定这种数据压力下的航天器结构强度和热防护呢?

    欧空局里,看着这样返程表现的高层,喃喃自语道:“Houston,我们有麻烦了……”

    坐在他身旁的同时没有对这样的段子感到好笑,反而感慨道:“这次,麻烦真的不小。空天飞机啊……有了它,谁还能说燧石空间城的计划只是空想。有了它,乌拉诺斯又有什么意义?”

    “乌拉诺斯上穿回来的照片,从拍摄时两者的距离来判断,这架空天飞机长达55米,翼展有25米。这个尺寸,比最大的航天飞机轨道飞行器,尺寸还要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