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六章•战论(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十六章•战论(上) (第2/3页)

座郡城便是燕国支援部队西出肴关的第一站。

    至于兴安,位于藏云雪域之下,没有太大的战略定位。

    说完定州再来说肴州,肴州位于燕国版图的北方,同样也是西北军团的防卫区域,相对于定州而言,肴州的地理位置就要有利很多,宽阔的子母河成为了它最大的倚仗。

    肴州设有两大关隘,一个是与定州隔江相望的肴关,另外一个则是直窥胡蒙的汉月关。

    肴关是定州与肴州的军事枢纽,也是西北军团帅府所在,虽然这里并非处于边境,但常驻守备部队数量却高达两万,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可以这么说,肴关若是出了什么问题,则大燕的西北边防系统将会立刻崩溃。

    至于汉月关,是在春秋时期的赵国就已经修建起来的关隘,其作用也是用来防御北方的胡蒙,要知道胡蒙军队的优势就是他们来去如风的胡蒙铁骑,而肴州境内一马平川,刚好能最大限度的让胡蒙人发挥出他们的优势,所有当时的赵国人便傍江而建了这座巨大的军事关隘,阻止了胡蒙人肆无忌惮的铁蹄,只是最后却为燕国做了嫁衣。

    子母河自南向北的流势在汉月关外折东而去,汉月关的城墙距离子母河畔仅有百丈的距离,刚好是大燕强弩所能够到的最远距离,若是在丰水季,这个距离可以缩减到十丈。

    不说胡蒙还没有大型战船的造船工艺,就如此狭窄的缓冲距离,根本就给不了渡江之后的胡蒙军队任何整顿集结的时间,而且河边多淤泥软滩,胡蒙的战马在这里完全起不了作用。

    这样就使得胡蒙的大军只能远远隔着江面,对着汉月关高大的城墙望而兴叹。

    而汉月关唯一的缺点,也恰恰就是它所倚仗的天险子母河,因为汉月关地处北方,所以每到冬季,这里的气候就极其寒冷,导致子母河的河面上结起厚达三尺的冰层,这时候的子母河,除了表面会打滑以外,已经和普通的陆地没有任何区别了。

    对于胡蒙来说,这时候刚好是进攻汉月关的最佳时机,胡蒙人因为自小就在寒冷的气候中摸爬滚打的原因,所以对于冬天作战其实除了穿得厚实了些,并没有其他什么不同,而这恰恰是燕国士兵的致命短板。

    所以燕国针对这种情况特意组织起了一只规模达两万人的燕云军,这些人全部都是从东北的燕云两州招募而来,从入伍开始就只有一个职责,那便是守卫汉月关,无论这里有没有战时发生,从不挪窝,一直到战死或者退伍还乡。

    另外还有燕云两州,但因为它们与胡蒙之间隔着绵延的长青山脉,所以被胡蒙直接进犯的概率几乎为零。

    长青山脉是一片山高林深的原始林地,就算是自小就在山中摸爬滚打的猎户也不敢进入山脉的深处,而想要横穿整座山脉,那就更加是一个只能想想的事情了。

    但燕国在统一全国之后,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在燕州与冀州的边界上修筑了一座名为燕云关的隘卡,燕云关虽然没有肴关和汉月关的雄伟,但也远胜其他关隘。

    当时修筑这座关隘的时候,有不少人觉得这是一个空耗财力与人力的无用建筑,但在昭烈帝的强烈要求下,户部还是不得不乖乖拨钱放粮,完成了它的修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