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9章 长安米贵,黄曹白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59章 长安米贵,黄曹白魏 (第2/3页)

对于常乐来说,一切似乎都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了起来,用蒸蒸日上这四个字来进行形容,可说是大为合适。

    ……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待兴。”

    兔毫笔落,开满书斋的长安街上,微不可察的安静了一瞬间,久经风霜的商人们脸上隐藏着一丝不屑,看向甬路中间那个凭桌而立的少年。

    泛着古黄色的黄花梨石心画桌风吹日晒,古朴的木质纹路透过宣纸隐隐浮现,顺着题字的笔向上看去,一只稍显削瘦的小手有力地握住笔杆,街上的喧哗声依旧,少年挥笔一气呵成。

    “曹老板,”雅心斋的宋管家有些沉不住气,第一个扭头看向身后的富商,轻声道,“您看这文章……做得如何?”

    “才疏学浅,不可妄评。”站在自家书斋门口,未曾迈出一步的曹富海是个微胖的中年人,此刻只见他憨厚一笑,摸了摸常年锃亮的光头,转身向内堂走去,有低低的声音渐传渐微,只入到宋管家一人耳中:

    “书有逸气,画有逸骨,字有逸妙,此乃天品,这少年非池中物,你万不可招惹,亦不必与之委蛇。”

    “况且,如今又到了那‘百年期约’之时……”

    宋管家眼神微凛,并未理解到这后半句的含义,却懂那曹老板的性子,知他做人说话向来如此,凡事只取一半,只说一半,美名曰“天道中庸,人居其半”,想到这儿,宋管家自嘲的笑了笑,重新回身看向场中那不过十二三岁的少年。

    此时少年挥毫正到紧急处,众人聚精会神,忽听一阵惊雷乍响,原先紧贴在画桌上的宣纸无风自动,惊得众人急忙离近观看,只见那兔毫笔下竟有数重墨光透纸而出,于半空中凝住,幻化为一行大字: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微斯人,吾谁与归?”

    洪钟雷鸣之声自画桌上隐隐传出,长安街中百家书斋,无数大儒,面对这句话一时竟都是看得呆了三分,良久才听有人议论道:

    “这少年竟是好大的胸襟,端的能道出此种大方语!”

    “是极,这篇文章地名人名我等皆不熟悉,可能只是这少年家乡文章,但看他道这二语,落笔无停顿,握笔无波折,自知其胸次浩瀚,吾子如豚犬耳。”

    “不然,李兄未免太过自谦,况二兄只看文章,未看文字,我观他行笔孤蓬自振,亦观之如惊沙坐飞,时而腾猿过树,时而飞鸟出林,此字中当真有另一方天地也。且二位更往深处看,他小手握笔行纸如锥画沙、如屋漏痕,最难得的就是一个以气御力的巧字,我若所料不错,这少年握笔绝不到三年,便有如此功力,他日游龙出水,前途岂可限量乎?”

    “此子出现,正乃我符篆一学复兴之兆啊!”

    一个瘦高个中年人在长安街上飞沫横喷,一边说着一边点头不止,乃至面红耳赤,当街手舞足蹈起来。

    “真有如此之好,我看未必然吧?”

    正在这时,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