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六十四章 印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百六十四章 印规 (第2/3页)

我就替我的朋友感谢刘老馈赠了。”

    说完,又跟直播间的观众们说道:“刘老这一件印规,也叫印矩,价值不凡,大概值四五十万的样子。一会,我也一同送给大家,就看你们谁运气好。”

    如此一来,原本一个名额,现在变成了两个名额,增加了中奖概率,令直播间那些观众们振奋不已。

    四五十万,这相当于买彩票中大奖了呀!

    通过胡哥的介绍,大家才了解到,折尺一样的东西,叫印规。

    印规初时很简单,专门的金石字画店铺中有售,依然是楠木或红木制作的“L“字形印规,长不过10厘米,厚一般在5毫米左右。但印规一进入文人之手,就由工具上升为文玩。

    据载,清代的皇宫中专有为皇帝盖宝玺的人。像皇帝的诰命、下传的圣谕、书写的墨迹都要钤印,若印章模糊不清,连歪带斜,盖印之人肯定要脑袋搬家。钤印之时,先找准位置,再将印规放上,印章紧贴印规内侧直角钤下,永不会歪斜。

    简单来说,就是用来规范盖印的工具。

    不过,这种东西,现在几乎没有人用,大家盖印都很随意,没有什么规矩可言。

    “我还是第一次听说,盖印还要用工具辅助的,以前没听说过印规这样的东西。”

    “可怕,盖印不正,要砍头,以前当盖印的太监,风险很大呀!”

    “正常,古代的规矩其实是最多的。尤其是涉及到皇宫、皇帝、皇命等这些东西的,都很危险,做好随时被砍头的准备。”

    ……

    大家认真想一想,印这种东西,从一诞生,就是很严肃、很权威的一种重要物品。

    三代之印虽不可考,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是印信大发展的时代,且不说帝王之印如何尊贵,文武百官各有官印在手,发号施令,行使权力。

    秦始皇大统一之后,印的使用更加严格且具有相当的政治意义。印是权力的象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