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8章 大浪淘沙沉者为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38章 大浪淘沙沉者为金 (第3/3页)

而且,差别还挺大。

    比如,他的歌风格非常多样。

    《东风破》、《江南》和《花田错》三首歌,应该是《初》里比较有代表性的‘华夏风’歌曲。

    但同样是‘华夏风’,这三首歌,节奏旋律迥异,每一首风格都截然不同。

    可我们古风圈的歌,说实话很多歌,曲调都大同小异,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连唱腔都差不多,以至于一些歌,你听了以为是这个歌手唱的,可其实完全是另一个歌手唱的。

    我就常常被人认作是其他歌手。

    而我已经算是圈子里,比较有个人特色的了。

    他的歌也更新潮一些,也就是钟老师说的,他的歌比较革新。

    他在歌里融入了很多流行音乐的元素,比如节奏布鲁斯。

    所以,他的歌旋律性很强,听一遍就能让人记住,特别的朗朗上口,可我们的歌就要差上那么一些。

    他的歌,还比我们更丰满。”

    “更丰满?”

    “嗯,就是他采用的元素比较多,搭配得又很好,所以他的歌听上去更有质感和层次,就像一顿山珍海味都做足了的大餐。

    而我们古风圈的很多歌,不是作词过于堆砌辞藻,就是编曲非常单薄,跟他的比起来……

    就像不是这个料放多了,就是那个料放少了,总有那么点不足。

    总之,没他的歌那么完美。

    至少我自认自己的歌,跟他的完全不能比。”

    “那是肯定的”,钟玉荣插话,“一首歌,从作词、作曲到编曲,都非常重要。

    现在市面上的古风歌,由于缺乏专业的团队,基本就是个人创作,在作词作曲上普遍非常薄弱,存在很常见的‘你套我,我套你,你抄我,我抄你’的现象。

    甚至还有一套初中生都能拿来用的创作公式。

    话说回来,这其实也没什么好诟病的,古代诗词就有严格的格律规定,就是让人要按同样的格式和旋律创作。

    你们这也算是继续发扬古风。”

    “钟老师,你这话可有够黑的啊。”阮涛笑着插话。

    他听出来了,钟玉荣这话可不是什么好话,而是暗搓搓地嘲讽。

    钟玉荣哈哈一笑:“没有的事,一个圈从萌芽到发展起来,必然会经历很多不成熟的阶段。

    就算在流行音乐圈,套旋律迄今也是很常见的事。

    不过,我必须指出来批评的一点就是,古风圈说是古风,其实很多歌的旋律,都是扒的日国的和风,甚至不少还是扒的欧美歌的旋律。

    这完全是在弄虚作假开历史倒车,非常得离谱。

    当然了,一个圈总有好有坏,要发展起来,也非常的任重道远。

    古风圈优秀的歌曲,也还是不少的。

    蔺诚你的《问南风》,我就很喜欢。”

    “谢谢钟老师。”蔺诚黑线。

    给一棒子,又给一枣,钟玉荣不愧是老江湖。

    “钟老师”,李亚东插话,“有件事不知道您知不知道?”

    “什么事?”

    “您刚才说古风歌手缺乏专业的团队,可据我所知,顾洲……也是一个人创作的。您看,我们这有资料。”李亚东将自己手中的平板电脑递到钟玉荣跟前。

    钟玉荣不用看,也能根据李亚东的话,知道李亚东说的资料是什么。

    还不就是《初》中的所有歌曲,几乎都是顾洲一个人作词、作曲、编曲,乃至制作录制的。

    哦,还有陆清薇。

    《东风破》中的一些古典乐器,就是陆清薇来的。

    这对夫妻完全是才华横溢。

    这点他早就知道了。

    他们编曲人圈,在《初》出来以后,就一直在议论这事,不少人都笑称:“要每个流行歌手都是顾洲这样的,他们可就要失业了。”

    他笑了笑,道:“他这只是个例,流行乐坛这么多年,也就出了他这么一个,你不能拿天才来衡量普通人。

    既然你提到了这点,那我干脆在这里做个预言好了。”

    “什么预言?”

    “其实大家也都能猜得到,就是顾洲肯定能靠着新专辑拿奖拿到手软,甚至他很可能达成迄今还没人达成的金曲奖全满贯成就!”

    全满贯——

    最佳作词、作曲、编曲、制作人!

    最佳歌曲、专辑、歌手!

    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位歌手能全部拿到这七项奖,达成全满贯成就!

    拿到六个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林力伦。

    独缺一个最佳作词。

    照目前看,林力伦已经完全没可能达成全满贯成就,他本来就不善作词,尤其这些年他自己作词的歌,还都是拖后腿的歌,最佳作词完全和他无缘。

    那么全村最后的希望……

    只剩下了顾洲。

    其实,在顾洲出现前,所有人都以为连林力伦都拿不到的金曲奖全满贯,随着歌坛渐衰,已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却没想到……

    在流行乐坛最黑暗的时刻,却有一颗最闪亮的星辰横空出世!

    妙书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