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章 西征纪实(十一)密约达成 (第3/3页)
道其中门道,不过并未点破。反倒是戈东诺夫公爵皱眉插话:“但伪德米特里一世的加冕诏书中,有明国承诺‘尊重俄罗斯传统’一说——若我们与波兰合作,会不会被视作背叛东正教?”
谢苗·戈东诺夫的封地“诺夫哥罗德”其实比舒伊斯基的封地“下诺夫哥罗德”更富裕,人口也更多,但由于在戈东诺夫王朝期间不断出兵支持鲍里斯·戈东诺夫沙皇镇压各地叛乱,以及后来与波兰人的战争消耗,所以现在的戈东诺夫公爵实力未复,也就更担心失去东正教会的认可。
“明国的‘尊重’?”舒伊斯基走到墙边,取下墙上的朱翊钧画像,露出背后的留里克家族谱系图,冷冷地道,“他们让沙皇在画像前鞠躬,让我们的子弟学习跪坐礼,这是尊重?”
他忽然从怀里摸出一封密信,“看看这个——斯特罗加诺夫商社正在支持明国人在乌拉尔以东开采铁矿。明国在当地人口不够,斯特罗加诺夫家族便将我们俄罗斯的农奴送过去当苦力,而产出的铁矿七成供给明国,三成用来打造特辖军的火枪、长柄斧和锁子甲!”
厅内沉默片刻,图拉伯爵忽然开口:“既然波兰人要与明国一决高下,我们也不能容忍俄罗斯成为明国附庸,那么结盟也不是不可以,但必须约法三章:第一,战后波兰驻军不得超过两千,且只能驻守莫斯科城外,不得入城;第二,斯摩棱斯克以东的土地必须由我们自主治理,俄罗斯与波兰只是盟国,决不能是附庸;第三——”他拍了拍腰间的祖传佩剑,“俄罗斯的王冠,只能戴在留里克的血脉头上。”
虽然这与波兰人刚才提出的要求不同,但波兰使者居然点了头:“这些条件,扎莫伊斯基阁下早已考虑到了。”他从袖中取出另一份羊皮卷,上面用俄文与波兰文并列写着《波兰立陶宛联邦与俄罗斯沙皇国友好互助条约》,“只要舒伊斯基公爵阁下在这份文件上签字,波军的第一支先遣队很快便会出现在斯摩棱斯克领内。”
舒伊斯基盯着盟约末尾的火漆印,忽然笑了:“看来扎莫伊斯基倒是做了多手准备。”他抽出鹅毛笔,却在落墨前顿住,“告诉你们的国王,我要先看到波军支援来的火器——我要五千支,而第一批至少两千支,必须在冬至前运到,怎么运来你们自己想办法。”
使者收到签好字的密约,礼貌地躬身退下,厅内重新陷入寂静。舒伊斯基望向窗外,克里姆林宫的尖顶在夜色中如同一柄倒悬的剑,而他手中的盟约,此刻比冰雪更冷。
“诸位大人,”他展开地图,盯着莫斯科城的位置,“据我所知,明国的屯田卫已经在乌拉尔山以东逐一丈量土地,斯特罗加诺夫的商队则正在收购全俄罗斯的皮毛与粮食——皮毛用来与明国贸易,粮食留在莫斯科与喀山作为战略储备。
诸位,他们要的从来不是沙皇或者我们这些人的友谊,而是整个东正教世界的俯首称臣。”他的手指停在留里克家族的三叉戟纹章上,“而我们,才是俄罗斯的根。”
特维尔侯爵忽然起身,手按剑柄行了个古老的留里克式军礼:“愿为公爵阁下鞍前马后。”其余贵族纷纷效仿,包括神色阴晴不定的戈东诺夫公爵。
雪越下越大,波兰使者的马车碾过结冰的街道,而在刚才这座府邸的深处,舒伊斯基正在给自己的侄子写回信,笔尖划过羊皮纸,留下一行冷硬的字迹:“我最英勇的侄儿,我恳请你设法在波雅尔学院请假并立刻返回下诺夫哥罗德,以我的名义暗中作出如下准备……”
窗外,克里姆林宫的钟声再次响起,仿佛在为悄然拉开的战争帷幕吹响号角。
——
PS:俄罗斯这边的剧情大概还有2-3章结束,然后因为高务实的国防战略基本完成构建,国内的改革也都基本推出,“时间流速”将会加快,大概经过数章对改革后的国情描述,就该进入尾声了——即转向南疆等地的后续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