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1章 寻求帮助(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41章 寻求帮助(二) (第2/3页)

越慢。

    转悠足足有接近盏茶的功夫,

    蔡邕依然没有想出合适的人选,

    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道:

    “哎,这个人选着实要求太苛刻了。”

    吕布脸色一苦,

    不过却也没有再说什么,

    本来他寻找蔡邕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

    并没有指望真的能够这么简单就将此事解决,

    如果真的这么简单的话,

    他也不至于苦恼这么长的时间了。

    就在吕布脸色慢慢黯淡的时候,

    蔡邕突然接着开口道:

    “虽然这个要求十分的苛刻,但也并不是没有合适的人选……”

    一听事情有转机,

    吕布的眼睛顿时亮了,

    连忙起身追问道:

    “岳丈大人,莫非真的有合适的人选吗?”

    蔡邕的眉头依然紧紧地皱着,

    点了点头缓缓开口道:

    “人选确实是有一位,只是老夫担心……”

    “岳丈大人,任何困难我都愿意去努力克服……”

    蔡邕伸出手摆了摆,

    制止了吕布接下来的话语道:

    “这个问题却不是你能够轻易解决的了。”

    吕布眉头紧皱,疑惑地看向蔡邕。

    蔡邕看到吕布一脸期盼的模样,

    再一次叹了口气:

    “这个人,我一说名字你便知道了。”

    “他是谁?”

    吕布连忙开口追问道。

    “卢植卢子干!”

    吕布瞪大了眼睛看着蔡邕,

    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蔡邕奇怪地看着他,

    疑惑地开口说道:

    “怎么了?莫非你不知道此人?”

    吕布闻言,脑袋立刻摇得如同拨浪鼓一般。

    开什么玩笑,

    穿越来到这个时代之前,

    他可是专门研究三国这个年代的历史教授,

    汉末三杰的卢植他怎么可能会不熟悉。

    在汉朝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之中,

    涌现出了无数的名人,

    其中有六个人在历史上曾经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痕迹,

    他们分别是被称为‘汉初三杰’的萧何、张良、韩信,

    以及被称为‘汉末三杰’的卢植、皇甫嵩、朱儁。

    之所以仅仅将他们六个人单独拿出来评价,

    主要在于他们的功绩,

    前者为大汉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以说没有他们三人的努力,

    刘邦也不可能建立起汉朝,

    至少不会那么轻易地建立起来。

    至于汉末的三人,

    则是因为他们平定了黄巾之乱,

    延续了岌岌可危的大汉王朝的寿命。

    关于他们三个人的记载,

    在流传最广的《三国演义》当中没有过多的记载,

    只是在黄巾之乱露了露头,

    并没有展开细说,

    并且还把平定黄巾之乱的功劳让给了其他人物。

    但在真正的历史之上,

    镇压了黄巾之乱的大功臣正是他们三人。

    不过历史总是惊人的类似,

    汉初三杰最后的结局,

    一善终一隐退一反叛被杀,

    但其后的根本原因,

    却都是刘邦的不信任与怀疑,

    站在刘邦的角度,

    他如此去做并没有错,

    只是未免让人感到悲凉,

    即便是得以善终的萧何,

    其实也是由于各种的原因,

    才导致没有被迫害。

    然而数百年之后,

    汉末三杰的结局竟然惊人的类似,

    虽然三人都没有死在汉朝皇帝的手中,

    但却在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时候,

    卢植和皇甫嵩二人都遭到了迫害,

    只有朱儁还算得到了皇室的善待,

    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卢植性格刚毅,

    曾经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等,

    为郑玄、管宁、华歆的同门师兄。

    曾先后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

    后与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

    并参与续写《汉记》。

    黄巾起义时为北中郎将,

    率军与张角交战,

    后被诬陷下狱。

    皇甫嵩平定黄巾后,

    力救卢植,于是复任为尚书。

    只是在董卓掌握权柄之后,

    因为曾经上谏反对董卓,

    而被他罢免官职,

    于是隐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