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0章 盛大婚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50章 盛大婚礼 (第1/3页)

    今是一个格外晴朗的日子,

    往日里呼啸不止的北风今也止歇了下来,

    阳光洒落在人身上让人感觉无比舒爽。

    今日的晋阳城格外热闹,

    到处都张灯结彩,

    无数的彩旗插满了晋阳城中的大街巷,

    许多人家门前也挂着红彤彤的装饰,

    仿佛在庆祝什么喜庆的日子,

    这要是不知道的人,

    恐怕会以为这是在庆祝新年的到来。

    城内的各处都传来欢声笑语,

    无数的人在街头巷尾欢呼雀跃,

    人潮汹涌地向着晋阳城中的广场涌去。

    今是集体婚礼的日子,

    共计有三百多对新人将在今举办婚礼,

    这些新人全部都是前一段时间相亲大会上相识的,

    并且这些新郎官们不久之后就将要随军前往长安,

    而那些新娘子们,

    也将会在部队启程的同时,

    随着他们的爱人一同前往新的地方生活。

    此刻,在广场之上,

    正有近七百人整整齐齐地排列成方阵,

    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身着盛装。

    秦统一中国以后,

    建立了各项制度,

    其中也包括了衣冠制度。

    但是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之初时,

    却从不在意这些事情,

    直到后来经人提醒这才令太常叔孙通,

    依据夏商周三朝的礼仪制度,

    制定了汉朝的礼制。

    西汉时期,男女的服装仍然沿袭深衣形式。

    西汉时典型的女子深衣,

    有直裾和曲裾两种,

    裁剪已经不同于战国深衣。

    西汉男子深衣外衣领口詹宽至肩部,

    右衽直裾,前襟下垂及地,

    为方便活动,后襟自膝盖以下作梯形挖缺,

    使两侧襟成燕尾状。

    至东汉明帝,参照三代和秦的服饰制度,

    确立了以冠帽为区分等级主要标志的汉代冠服制度。

    服饰在整体上呈现凝重、典雅的风格。

    汉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单衣)、襦(短衣)、裙。

    汉朝的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长袍,

    裙子的样式也是多种多样,

    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从形制上来看,

    主要影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

    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

    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

    汉代因为织绣工业很发达,所以有钱人家就可以穿绫罗绸缎漂亮的衣服。

    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

    至于贫穷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作的短衣)。

    汉代时期的另一个特点是实行配绶制度。

    汉代女子一般都将头发向后梳掠,绾成一个髻。

    髻式名目繁多,不可胜举。

    此外贵族女子头上还插步摇、花钗作装饰。

    奴婢则多用巾裹头。

    此时广场上的这些男子,

    束发冠带,身着玄黑色深衣,

    胸前点缀有红色图案,

    外罩厚厚的大氅。

    女子们则是清一色的流仙裙,

    百褶裙摆在冬日的微风中微微飘动,

    将女性的柔美展露无遗。

    颜色则都是以喜庆的红色为主,

    中间还有许多主人别出心裁的一些点缀,

    让礼服显得更加得靓丽。

    为了赶制这许多礼服,

    几乎可以是晋阳城中上下全体动员,

    这还多亏了如今乌金山脉中的人手足够,

    无数的裁缝和心灵手巧的女性们加班加点地赶工,

    这才终于在今之前,

    将所有的礼服全部准备完毕。

    与此同时,

    晋阳城中的其他百姓们,

    也纷纷自发地为这一次的集体婚礼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才能够在短短几时间之内,

    就让整个晋阳城变成欢乐的海洋。

    当然,这也得益于前一段时间刚刚结束的相亲大会,

    很多的布置都还来不及撤下,

    便又一次被利用了起来。

    此时的吕布身穿一身玄黑色深衣,

    外罩一件深色大氅,

    对襟与宽大的袖口上都是使用的红色布料,

    显得庄重而带有喜庆的气息。

    头戴武弁大冠,脚踏高墙履,

    整个人显得更加的英武挺拔。

    这一身行头都是武将身份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