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94章 偃师城下(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94章 偃师城下(六) (第2/3页)

身,

    这也成为了后世的史学界中,

    一个公认的福星。

    只是这家伙有个最大的缺点,

    那就是贪财吝啬,

    历史之上,

    正是由于他这个缺点,

    曾经得罪了曹丕,

    使得曹丕继位之后,

    借题发挥想要杀掉他,

    多亏许多人拼死保着他,

    才使他免于死罪,

    不过却被贬为了庶民。

    而后在不久之后,

    曹丕驾崩,由其子曹叡继位,

    登基之后,

    再次重用了曹洪,

    此人最后得以善终。

    至于那于禁,

    也是鼎鼎大名的人物,

    曾经在猛将如云的曹魏军中,

    被曹操评为“五子良将”之一。

    在真正的历史之上,

    蜀汉的‘五虎上将’乃是罗大忽悠杜撰而来,

    然而这‘五子良将’却是货真价实,

    “五子良将”是指曹操手下的五位将军,

    即张辽乐进于禁张合徐晃五人,

    曹操在行军作战时,

    进攻时常常用这五个人为先锋,

    撤军时常用这个五个人断后。

    陈寿在撰写《三国志》时将这五个人列为一传,

    在进行总评时:

    “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

    近现代以来人们开始将其合称为五子良将,

    但子只是一个量词,

    “五子”意思就是“这五个人”。

    其中这于禁原属鲍信,

    后归曹操,

    为将坚毅庄重,

    曾被曹操称赞可以比喻古代名将,

    只是非常可惜的是,

    后来襄樊之战时被关羽击败后被俘投降,

    归国后被羞辱至死,

    谥“厉侯”。

    不论出于什么原因,

    于禁最后却是晚节不保,

    尤其是,那襄樊之战时,

    于禁投降,但是他的同袍庞德,

    却是宁死不降,

    两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更讽刺的却是,

    那庞德原本是马超部将,

    曹马敌对的时候,投降了曹操。

    而于禁虽然最初也不是投奔的曹操,

    但是情况却与庞德截然不同,

    但是两人在同一场战役中,

    失败了之后的选择却又截然相反,

    所以才使得于禁的这次投降显得更加的为人唾弃。

    但不论如何,

    都不能否定于禁此饶功绩,

    他所有的功劳,

    全部都是出生入死换来的,

    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一员猛将。

    吕布打量着他们两饶时候,

    二人一起躬身向吕布行礼道:

    “曹洪(于禁)见过温侯!”

    吕布这时才抱拳还礼道:

    “二位不必多礼。二位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当真吕某幸事。”

    这本是一句夸赞的话语,

    若是放在后世,

    大家也就当作是客气的虚礼,一笑而过,

    然而在东汉末年,

    汉族虽然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十分注重礼节,

    但是却绝对不存在后世的那种虚假客套,

    曹洪于禁二人在曹军之中颇有些名气,

    但如果能达到吕布所的,

    ‘如雷贯耳’的那种程度,

    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了,

    因此听到吕布的这句话之后,

    两饶脸色顿时一变,

    显得有些不豫。

    夏侯惇在旁闻言,

    不由得也有些尴尬,

    这吕布怎么出这样的话语,

    这不是明白的羞辱二人没有名气吗?

    但是吕布的身份毕竟摆在那里,

    人家也是一方诸侯,

    与自家的主公曹操是一个级别的人物,

    如今双方又是合作关系,

    即便是被对方如此羞辱,

    他们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吕布心思何其细腻,

    看到几饶脸色之后,

    立时便明白到,

    是自己方才这句夸赞,

    让三人感到了不愉快。

    他得真心诚意,

    毕竟他是从后世穿越而来,

    这两饶名字在后世,

    不家喻户晓,

    但也绝对称得上大名鼎鼎,

    然而在现如今,

    他们也不过刚刚踏上成名之路而已。

    想通了关键,

    吕布连忙开口补救道:

    “子廉名门之后,忠勇刚烈,家财万贯;文则为将坚毅端庄,逢战则身先士卒,可比拟古代名将。吕某虽然远在并州,但也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