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回 桃源归路 1 (第2/3页)
叶朗星冷冷道,“我办案的时候,许多人经常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要紧盯着一刻都不能放松。照你们这样保护人,被保护的早都不知道死了几回。你们究竟是怎么做侍卫的?你们是蔡公子的侍卫,是吧?蔡公子也就罢了,可是端王殿下能容你们几次出错?”
赵佶见文术磕头磕得砰砰响,心生不忍,挡在叶朗星面前,赔笑道:“别生气,那是因为没有考虑到嘛,而且,谁能料到这种事情的发生——是不是,文侍卫?你也不知道,是不是?我也不知道……”他说着说着,脸上尴尬的笑容渐渐地僵硬着掉了下去,“所以说,我们现在是回不去了,是不是。”
叶朗星看着他,拍了拍他肩膀,道:“算了。比起这个,眼前的事情才更重要,端王殿下。办法总是会有,但这条路可不能回头。所以,‘怎么回去’现在可不是值得考虑的事情,请你接下来一定要十分、百分、千分、万分的小心,你要活下去,活到最后。这是王大将军的‘心愿’。”
赵佶道:“我知道……我知道了。”他转身往前看,看到面前一片郁郁葱葱的枝如鬼手的奇异丛林,道,“华阳教的世界,是与‘现实’之外,衍生出的另一个存在吧。但是,‘合理’的对立面,是‘未知’,是一切的不可思议,一切的诡谲,恐怖,万劫不复吧……”
森林是个“整体”,是一整块的混沌的肉,有着微弱的呼吸与颤动,而内里是混乱虚无。
鞋底踩到了枝杈,发出“咔啦”一声脆响,带动了整个丛林的一点隐约的痛,顿时树枝震颤,空气发寒,刀一般的风嗖地一下割过众人头顶,赵佶赶忙捂住自己的嘴,不让自己发出声来。他幼犬一般楚楚的眼神里的小溪荡漾,是一块石头划过去,在水上泛起涟漪。
叶朗星一把打在他骨节突出的背脊上,道:“我说,端王殿下,让您小心些,不是说让您‘草木皆兵’的意思。这里确实可能会有‘幻境’出现,但目前为止应该是没有出现。所以,您不必紧张成这个样子,以至于影响了整个队伍的进度,这样三天三夜都走不出去。我们现在所有的时间,不知道还有没有一个时辰。”
“对不起。”赵佶闭上眼睛,冷汗直流,道,“可是,可是你们没有‘听见’吗?”
文术警觉地停下脚步,道:“听见什么,端王殿下?你是说‘风声’吗?”
赵佶的面色越来越难看,脸上的表情变得愈发地痛苦和恐怖:“那不是‘风声’,风声哪有这样,忽大忽小,忽远忽近,凄凄厉厉,柔柔弱弱的……我听过这个声音,我忘不了,这不是‘风声’,而是‘哭声’。是鸣心,是鸣心在哭……”
他慢慢地,慢慢地跪下来,双手交叉着覆在脖颈上,抬起头,眼睛瞪得极大,呼吸困难地张开嘴发不出声音。他的手指覆盖之处,渐渐地显现出青紫色的勒痕。
——因为吃过他手埙的亏,所以这一次干脆封住了他的行动,也堵住了他的出气口,让他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
鸣心的身影从他面前掠过。纤细的,小小的,若隐若现的,他绝不会认错。
可是,最古怪的是,既然阻挡他“破解”幻境,而且看起来是要杀他的样子,鸣心又为什么会哭?
他的耳朵嗡嗡地鸣响,他的视线模糊,他的心脏狂跳——他的脖子动不了。他木愣愣地看着远处的树枝之间,隐隐约约地,似乎有一个“人”。
那个人垂着脑袋,挂在枝杈之间,小小的瘦瘦的,浑身穿着鲜红衣裳,看得出来是个小孩子。轻飘飘的死沉沉的,随着风的吹拂轻颤。
赵佶勉力眯起眼睛,终于确定,那个身子是被枝杈刺透的,尖锐的树枝从脖子两边鲜红地透出来,血往下滴;赵佶心中一颤,定睛一看,忽然之间,那个小孩子抬起头咧嘴笑,笑得嘴角裂到了耳朵两边,正是鸣心!
血从她嘴角淌下来,两只硕大的眼球从眼眶之中咕噜一声滚落!紧接着,她七窍流血,自她腹部鼓出一个硕大的诡异的球体,越来越大越来越大,终于啪嗒一声炸裂成数不清瓣数的碎片,她的四肢百骸,也在这一声爆炸之中一件一件地掉落下来——四分五裂?!
恐怖感将赵佶整个地蒙住了,他在这样的状况下几乎懵了,好在,在看到这个景象——抑或是幻象的瞬间,缠绕在他脖子上的窒息感消失了!
发生了什么,他不知道;但是有逃命的机会,他是清楚的。他站起来,往后退了两步,见没有什么大的异样,他正准备再退,一只手搭在了他的肩膀上。
他转过头,看见了叶朗星惨白的半张脸,一半的脑袋血肉模糊。
他的眼睛像是刚才在枝杈之间的鸣心一样挂在嘴角,脑中的汁液往下淌,浸湿他的衣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