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五一章 问鼎 (第2/3页)
或是沮丧来,楼舒婉看着他:“那……在你看来,晋地该以何物为内核?”
“便投降吧。”
“嗯?”
“投降我,或是投降西南。”邹旭大声道,“说起来很可惜,晋地并没有树立内核的机会,从大方向上来说,你们不过是在女真人的压力之下,仓促结成的抵抗联合。我说了,楼姨您以经济之能暂时统御各方,虽然能够指挥得动,但各个大族,皆有自己的所求,您一离开,他们立刻便要考虑自己的将来……想要有自己的内核,您首先必得集权,但想要集权,则必须结成自己的利益核心,结成自己的利益核心,又造成大规模腐败,大规模腐败则又令各家各户有了反对您的理由……”
“什么能压住所谓腐败?”
“文化,或是说精神的内核所指出的长远利益,能够对冲短期的腐败。譬如我家老戴所奉行的古儒学之道,譬如何文所奉行的公平,又譬如东南周氏的尊王攘夷,再譬如西南的四民,它们都是遏制短期贪欲、使人行高尚之道的理由。在这些方面,楼姨,您做不到。”邹旭摆了摆手,“再者,我已经发动,晋地将成四战之地,改革,已经没有时间,不投降我,这里又将被踏成白地。”
坐在战马之上,楼舒婉静静地望着对面的邹旭,这一刻,两人基本上处于同样的高度。她想了片刻:“山东亦有华夏军、光武军。”
“没有意义。”邹旭摇头,“西南的华夏军或许天下无敌,但黄河以北,你们挡不下这浊世的滔滔洪流。”
“他可以杀出来。”
“老师很难杀出来。”邹旭道,语气逐渐高亢,“他想做的,是这个世上最异想天开的事情,是最长远的利益,他想让人高尚,想让人友爱,想让人弃私欲,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他做土改,想要破坏掉家族,令大族不再崛起,再以普及的教育,以四民的口号,行人人平等的世道,便是我这样的,也是他眼里的残次品。要做这样的事情,他首先就得积攒最多的同志,最坚固的内核……”
“他是推行四民,可你未免说得太过……”
“哈哈,那是因为楼姨您没有真正听他讲课,在西南之时,他甚至说起过,一个关于共产的梦想……”邹旭说到这里,摇头顿了顿,“还是说回这里吧,就说东城的技术同志,在西南,他们接受的是清廉的教育,来到晋地之后,其实是楼姨您腐化了他们,我才能够顺势的给他们更多东西,更多的许诺,所以此时此刻,他们不得不跟我走……楼姨,您知道老师待他们太苛,您知道,还是我们更好一些。”
“……”
“所以,倘若加入我,晋地的政权,能真正的生根,所有人的利益,可以得到保障,这一次,他们不会再家破人亡。楼姨,您能够走到他的面前,甚至能够打败他,而打败他以后,我会让他活着。您,跟我一起。”
邹旭的话语,振聋发聩,楼舒婉没有再说话,平静的目光望着他。两次呼吸之后,邹旭知道自己随性的劝降已经失败了。
他也笑了笑。
“土地改革的完成,尚需两到三年的时间,大军出击,收下大量的土地,拥有大量的子民,会反过来在他的干部当中掺水,许多人会如我一般堕落,给他将来的改革留下病根、埋下祸端,所以他不会轻易出来。其实最为有趣的是,或许因为老师是商人出身,他又在西南推行格物和所谓的资本,这些事情,也会让他的努力付之一炬,他总是做些自相矛盾的事情……稍有不慎,他也会变成此世的王莽。而楼姨您看,我只能在此时此刻,给他出题。”
楼舒婉沉默着,她用手摩挲身下战马的颈脖,思考这段对话。过得片刻,道:“你说,你们都曾讨论过我的问题……”
邹旭笑道:“我相信他在给您的书信里,都曾提到过,只是这些事情,他不会说得太细。”
“为什么?”
“您看,没有人提醒您,您才终于能够理解这些。在这天下,您也是他的弟子。”邹旭笑,“我是您的出题人,至于关中,姑且就算是您的题费。”
“不算贵……很公道……”楼舒婉喃喃点头。
“而倘若楼姨您最终能解开晋地的难题,想必他也会很欣慰。”
“这番话,若说在几个月前,我也会很高兴。”
她叹息着说了这句,缓缓的勒转马头,准备离开。
只是到得最后,偏过头来:“我很好奇,你知道不可能劝降,为什么要见我这次?”
“老师在课堂上说过,能看清的敌人,远比看不清的敌人好对付。楼姨经历蜕变,不再是之前的那个人。我想亲眼见见。”
“看到了什么?”
“这次见面,您几乎没有任何一句意气顶嘴的言辞。”邹旭抬手叹息,“我想,我这次大概要死了。”
“你若死了,我会厚葬于你,全你这番出题之谊。”
“不必。”
……
野地之上,阳光的照耀之中,邹旭笑起来。
“——便找个鼎,把我烹了吧!”
……
这一刻,残阳如血。
楼舒婉骑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