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473女人?曹操?曹芷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473女人?曹操?曹芷菁? (第1/3页)

    一堆土豆片能够让胜利女神那个高傲的女人臣服?

    周童和白展飞都觉得有点扯,高讼以为这些零食是大力水手的菠菜?吃了能力大无穷?还是以为这些东西都含有万艾柯成分?吃了就能让人坚挺?最不济,他们要带的是一车子三鹿奶粉,那还能当毒药使,可一堆零食有个屁用!

    但是高讼在策略方面给两人的感观还是很高深的,最起码有好起层楼那么高了,而且周童对那些零食有很高免疫力,几乎无所谓吃与不吃,而白展飞也确实有点吃腻味了,再吃下去估计会想吐,也没表示意见,两人都保证不去碰那些零食了,至于高讼心里打的那些小九九,他们自然一时半会也猜不到!

    如此走了一阵,当星空高挂的时候,三人终于见到了连绵的营塞!

    ……

    在三人到达大营的时候,中军营地的大帐内也正激烈的讨论着!

    讨论目标当然是东吴!

    细化的说则是在讨论石阳县!

    石阳县说起来真的只是个不出名的小县,也没多少人口,但是眼下在战略位置上却显的格外重要,因为石阳县的后方就是夏口!

    东吴军从柴桑顺江而下,必然要经过夏口,所以夏口是个转折点,东吴军可以在此登陆,横跨汉水,经云梦泽直入荆州腹地,也可以顺江而落,直取乌林,但是横跨汉水,绕的圈子就太大了,也太耗费时间,士兵越多,也就意味着粮草消耗越大,如果能够打持久战,那么东吴肯定会吃亏,曹操坐拥四州后就开始采取军屯策略,最不缺的就是粮草,何况他们的消耗肯定比东吴军小的多!

    所以,顺江而下,经乌林,攻下江陵,再取樊城,直入襄阳是最大的可能性,但也不排除对方会分出一部分走陆路,沿江而下,于是,石阳县成了必经之地!

    争论的方向不外乎就两波!

    第一波可以说是鹰派,以在战事方面最得曹操信任的郭嘉为首,主张打石阳,不光要打,还要打的快,打下石阳后就算不能作为屏障,但至少也可迅速探知东吴动向,因为只要走陆路,必然要经过的两个地方就是汉阳和石阳县,当然了,如果能借用这一块的兵力略微牵制,然后,尽可能的把东吴军队拖在长江沿岸决出胜负,那就最完美了!

    第二波则是维和派,他们认为可以放任东吴过江,甚至关键的时候把江陵,不,甚至是汉川,沔阳,甚至大半个荆州让出去也无所谓,毕竟,现在荆州说起来还是刘备的地盘,而这样一来的话,东吴的战线会无限拉长,初步估计,至少从武昌延伸到巴丘以北,这么长的战线,粮草的供应,士兵分流,都是大问题,也无法长期支撑,到时候东吴意识到无力北征,自然会退却的,至于荆州和刘备,那关他们什么事?

    对于这两种提议……

    郭嘉嘲笑对方鼠目寸光,连唇亡齿寒的道理都不懂,荆州不光是南北通商的要道,更重要的是这地方的粮食也属于高产之地,而曹操虽然坐拥七州,但其实境况并不好,意简言骸的总结就是城多兵少,如果把荆州拱手让给东吴,休养生息比内政的话,曹操十有八九比不过,只能指望对方的谋士是傻逼了,但事实上,东吴的内政一直是鲁肃和诸葛谨挑的大梁,这两位是傻逼么?很显然,他们比在座的不少人都要能耐!

    另一派则是嘲讽郭嘉是赌徒性格,兵力的差异虽然不能说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古往今来以少胜多的例子也不是没有,相反的还很多,但是这些例子中,几乎无一例外的就是凶险万分,所以,不少人认为郭嘉的想法过于冒险,成功了,刘备显然得的好处更多,很有可能为他人做嫁衣,失败了,荆州自然没份了,刘备许诺的荆州半地也成了屁话,说起来自然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而且这夫人还是连自己都没睡过就给人强叉了!

    总的来说就是激进派和保守派的意见相左而已,偏偏这种情况还说不出谁的言论更正确,因为都有明显的缺点,但却又都有着优点。

    这让不少人都感觉头疼!

    “报……”

    这时候,一名小兵突然在帐外喊了一声,打断了让人头疼的争论!

    众人朝着主位上看了看后,发现后者没什么反映,这才示意那小兵进帐。

    “报,营外有三人求见,还带着荀令君的书信!”

    荀令君就是荀彧,因为荀彧任职最久的就是尚书令,所以即便荀彧眼下身居的官职并不止一个,但大家还是习惯性的喊他荀令君,同时,侧面的也证明了荀彧在曹操心里的地位确实很高,一个可以在主公外出征战,统领后方一切大小事物的人,绝对不可能没有地位,更不可能不得信任,这一点连郭嘉也是比不了的。

    挥了挥手,让人把荀彧的手信拿来一看,随即露出笑容!

    “你们自己看吧,文若倒是难得,自从当初向我举荐了奉孝之后,他可是再没想我推荐过人才了,我倒想看看来的是什么人!”

    说话间,那封荀彧的手书就已经被传阅了一遍,而那名士兵也是把周童三人带进了营内!

    撩开帐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