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四四章 我不记得了(万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四四章 我不记得了(万字) (第2/3页)

   上午许源没有出门。

    倒是县丞跑来找许源,哭丧着脸:“知县大人果然没有去小沱乡……”

    许源摆摆手:“我们已经知道了,放心吧,这件事情不会牵连到你。”

    县丞扑通一声跪下去:“多谢大人。大人有任何事情尽请吩咐,下官这条命就卖给大人了。”

    许源道:“还真有事情要问你,李家和雷家的事情,你了解吗?”

    县丞犹豫了一下,最后一咬牙道:“下官就是昌县本地人,这事情自然是知道的。

    两家虽然并无婚约,但李家所说的一切皆是实情。

    我们这种小地方,很多事情不会做得那么严谨。

    比如婚约这种事情,李家出钱供雷承远读书,他跟懿贵妃又是一起长大,这还需要立婚约吗?

    左邻右舍都已经把雷承远当成了李家的女婿。”

    县丞停顿片刻,又接着说道:“懿贵妃初入宫,李家抖擞起来,便立刻在县中打压雷家。

    那雷家本来也买了一处新宅子,雇了丫鬟仆妇伺候雷家婆子,但李家也不知用了什么手段,硬逼着雷家卖了宅院,搬回了那破旧的老宅。

    没多久便听说,雷承远被调取了穆省任职。

    但是懿贵妃生了郑王之后,李家忽然作风大变,不再对雷家步步紧逼,也开始为家乡修桥铺路,遇到灾荒便设棚施粥。

    原本李家的事情都是李老爷出面,那之后就全交给了李肯少爷。”

    许源想了想,问道:“那他提携老邻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那倒是李家刚发达的时候就做了。”

    许源心中已经据此大致勾勒出来李老倌的形象。

    没什么大智慧,但恩怨分明。

    生了郑王之后,懿贵妃便所图甚大了。

    于是开始注意自家在乡里的名声。

    李老爷估计不愿放过雷家,所以李家做主的人就换成了李肯。

    目前看来,懿贵妃所谓的“曾经嫁人”,乃是讹传。

    她只是当年和雷承远有一段往事罢了。

    但戴御史为何会将此事上奏?

    是轻信了别人,还是真的掌握了什么证据?

    虽然皇明御史一向是风闻奏事,听到了就可以上奏。

    但许源记得三师兄曾跟自己说过,信得过戴御史的人品。

    三师兄不会轻易说出这种话。

    许源又吩咐县丞:“有件事情交给你去办。”

    “大人请吩咐。”

    “去查一查戴御史在昌县的行踪,越详细越好。”

    “遵命。”

    ……

    许源刚吃过午饭,皇城司的人就到了。

    带队的还是盛山才。

    这次来了整整三百校尉,浩浩荡荡的开进了昌县!

    盛山才严令手下:“只吃我们自己带的干粮和水,稍作休息!

    不得下马、卸甲。提了人立刻返程!”

    盛山才进了客栈,和臧天澜做了交接,带走了大川阳介的魂魄和尸身。

    他专门带来一口铁棺,将尸身牢牢封在里面。

    这棺材可以确保尸身不会诡变。

    而后队伍立刻返回北都。

    许源跟他们一起前往曲阳府城。

    许源又建议:“请臧天澜师兄跟我们一起。”

    皇城司所有的马匹都挂着字帖,速度极快。

    到了府城,分开的时候许源还是有些不放心,对盛山才说道:“不如请臧天澜师兄送你们回北都。”

    盛山才笑了:“许大人,不要小觑我们皇城司。”

    他低声对许源说道:“我这人马中,有两位三流!”

    三流坐镇、还是两位!却不曾向许源和臧天澜介绍,这是暗中张开落网啊。

    “我不怕潜龙会来,还怕他们不来呢!”

    盛山才一挥手,皇城司队伍滚滚而去。

    有些丢人的事,盛山才没说。

    皇城司被皇爷臭骂了一顿。

    除了皇城司的指挥使之外,四大千户在北都的两个都没跑掉,一起被皇爷骂了个狗血淋头。

    征服扶桑已经这么多年了,扶桑余孽居然还有个“潜龙会”?

    最重要的是,你们皇城司作为天子最锋利的爪牙,居然压根不知道这个组织的存在!

    没错的,今早臧天澜用“和鸣辘”向北都传讯,而后皇爷把指挥使大人叫去询问,指挥使大人对“潜龙会”这个名字两眼茫然,让皇爷雷霆震怒。

    给皇爷办差吗,皇爷不满意了挨顿骂,盛山才也不觉得委屈。

    但皇城司上下,都憋着口气,想要把脸面挣回来。

    因为最可气的是,皇爷让人去问了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结果锦衣卫那边,还真有关于“潜龙会”的档案。

    锦衣卫指挥使立刻抖擞了起来,揣着档案的卷宗,就来面圣了。

    恰好跟盛山才三人,在御书房门外交错而过。

    那一位得意洋洋的样子,的确是刺激到了他们。

    盛山才走后,许源和臧天澜便进了府城。

    到了这里却和昌县不同。

    许源直奔知府衙门,亮明了身份后,本地的知府刘大人便快步而来:“许大人辛苦,来府城可有吩咐?”

    刘知府带着明显的谨慎。

    首先就摆出了一副配合调查,但公事公办的态度。

    我愿意配合,但于公于私,都不想跟你们有任何牵扯。

    许源便道:“戴御史住在何处?”

    “在锦绣书社本地分社。”

    “锦绣书社在曲阳府还有分社?”许源意外:“请大人派个人带路,本官要和戴御史谈一谈。”

    刘知府早有准备,往身后一招手:“张孔目,你陪许大人走一趟。”

    “遵命。”

    张孔目三十多岁,相貌普普通通,许源打开“望命”看了一眼,这是一位八流文修。

    张孔目领着许源和臧天澜走出知府衙门,迎面遇上一个女子,也穿着官服。

    张孔目朝对方颔首致意:“花总捕这是查案回来了?”

    花总捕容貌出众,唯一的缺点可能是身材不高。

    但一个女子能够成为曲阳府总捕,向来是有些本事的。

    她展颜一笑:“东三条巷的那案子,有了点先线索,我出去查证了一下。”

    她看向张孔目身边,见张孔目无意介绍,便点头致意一下,双方错身而过,花总捕进了府衙大门。

    张孔目带着许源两人,又往前走了些,才微笑道:“好教许大人知道,在下也是锦绣书社学子,有幸曾在北都总社,聆听过三师兄的教诲。”

    许源也笑了,张孔目说的巧妙,许源也接收到了他的信号,这是三师兄的人,在曲阳府中是个可以信任的人。

    ……

    花总捕进了知府衙门,去到了衙门里西侧的缉捕署,路上遇到了几个手下的捕头,打了招呼后,她回了自己的值房,关好门坐下来,长长的吐出一口气,然后拿起旁边的茶杯喝了一口,神色间阴晴不定。

    昨夜,会里一个六星下忍死在了昌县。

    花总捕不是大川阳介的上线。

    但大川阳介要执行的任务,是向会里通报过的。

    所以会里将命令下达到了花总捕这里。

    她便是大川阳介的支援。

    只不过大川阳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背后还有“支援”。

    同时随命令送来的,还有大川阳介的“签命牍”。

    这是一块木牌,以诡术制成。大川阳介若是死亡,他在上面签署的名字便会消失。

    花总捕没有想过去把大川阳介的魂魄抢回来。

    她没这个能力。

    她只是个七流。

    但她在会里的地位却要远高于大川阳介。

    因为她是三星中忍。

    中忍需要具有策划和指挥一场大规模行动的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下忍们不管水准有多高,他们都只是一件锋利的兵器,而中忍们则是握着兵器的那只手。

    上忍们是大脑。

    是要负责统筹全局,制定“潜龙会”整体方针政策的人。

    除了上忍,会中真正尊贵的是那些“贵族”。

    他们负责决策。

    此外,只有那些贵族们知道,天皇的血脉如今流落何处。

    扶桑亡国已经一百多年了,让人很难想象,“潜龙会”中竟然还保留着当年国中这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

    一大早,花总捕就把大川阳介殉国的消息传回了会中——怎么处置自然由那些贵族老爷们去头疼。

    “潜龙会”每个人都心怀古国,忠心耿耿。

    但不是自己分内的事情绝不多做!

    方才听说皇城司的大军到了府城外,惊得花总捕魂飞魄散!

    她还以为自己也暴露了,所以立刻逃出了知府衙门。

    而后暗中观察了一番,隐隐觉得不是冲自己来的,所以才又回来,并且在衙门外看准了时机,和张孔目“巧遇”。

    想要探一探许源和臧天澜的底细。

    可惜张孔目嘴很严。

    花总捕又考虑了片刻,终于是狠狠一咬牙,决定留下来。

    她能有三星中忍的地位,主要是因为她身上曲阳府总捕的职务。

    这个职务,是她不知爬上了多少皇明官员的床换来的。

    那些皇明的臭男人让她恶心,她还要曲意逢迎,夸赞对方勇猛。

    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她不会轻易舍弃。

    忽然,挂在值房窗下的那只铁风铃,以一种特定的节奏响了起来。

    会里的命令来了。

    花总捕立刻起身出去,在衙门不远处的一座小庙中,取回了命令。

    看过命令之后,花总捕心里踏实了下来。

    会中已经新派出一位七星下忍,准备继续大川阳介的任务。

    这位七星下忍将会接受她这位三星中忍的指挥。

    ……

    正州这边进学之风极盛,尤其是南北两都附近。

    所以曲阳府虽然不算富庶,却也有锦绣书社的分社。

    分社由本地几个商号支持,出钱修了一座三进的院子。

    戴御史便住在其中一个小跨院,保护他的是一位四流文修。

    这位四流文修由北都而来,名义上是来曲阳府分社讲学。

    许源见到了戴御史,将心中的一些疑问说出,戴御史回答:“这等大事,我自是不敢轻易上奏。

    我在昌县仔细查证,找到了雷承远当年老师的魂魄,是他向我证明,懿贵妃和雷承远当年在雷承远赴京赶考之前已经成婚!”

    “那魂魄现在何处?”

    戴御史拿出一张卷轴:“便在此画中。”

    戴御史郑重地将画卷交给许源,整个人也轻松了许多。

    从他上奏到现在,好几个月了。

    原本他以为只要自己的奏折递上去,一定会立刻被陛下召回北都。

    没想到拖了这么长时间。

    这等重要的证物放在自己身上,他是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