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天赐良机 (第2/3页)
执谏章观之。上面大概说道:"益州从事臣王累,泣血恳告:窃闻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昔楚怀王不听屈原之言,会盟于武关,为秦所困。今主公轻离大郡,欲迎刘琮于涪城,恐有去路而无回路矣。倘能斩张松于市,绝刘琮之约,则蜀中老幼幸甚,主公之基业亦幸甚!"
刘璋观毕,大怒曰:"吾与步昌相会,如亲芝兰,汝何数侮于吾耶!"刘璋看来,张松、许靖等人智谋比王累高出许多,而曹操确实比刘琮可怕。王累这一而再,再而三的出言相阻,如今还如此作态分明是挑战他的威严。
那王累见刘璋如此,自知无法阻止,大叫一声,自割断其索,撞死于地。刘璋气急,转身离去!
再说那巴郡太守严颜接到刘璋命令很是诧异,不过他也不能阻拦。而法正、孟达就在郡中,严颜只得调拨人马给法正、孟达。
而此时北方的曹操正陷入无尽的政治*斗争而逐渐消耗着自己的精力。荀彧当年力劝曹操迎汉帝至许都,目的却是希望曹操藉此“奉主上、秉至公、扶弘义”,扶保汉室是他的原则,他也愿意为之而死。跟随曹操多年,忠心耿耿屡建功勋的荀彧尚且如此,曹操所能感受到的政治压力可见一斑。
所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前期为曹操带来巨大的政治资本的,但等到曹操统一支援,兵伐河北之后恐怕远远小于它所带来的政治压力。虽然毛玠劝曹操说“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但事实上建安元年曹操迎奉天子后,面对的形势是“袁绍内怀不服……
“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这还仅是中原一地,少数民族尚有乌桓鲜卑西凉,各地军阀尚有刘表、张鲁、孙策等人,未见一人因曹操占据中央而归附。而曹操几个最为得力的股肱谋士与猛将,也很少是因为响应朝廷征辟而来到他门下的。
无论是吸引人才,还是攻城掠地扩大势力范围,都是靠他“政治清明,善于用兵”
。反过来,既然是迎奉天子,那曹操就等于将汉室的责任揽在了自己身上,成为众矢之的。一边周瑜骂他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一边荀彧还满心期待他重振汉纲。之前统一过中国的三位皇帝,无一人面临过如此复杂而矛盾的政治处境和法理难题。
随着曹操权势的增大,政敌也越来越多,他不得不腾出手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进献三个女儿、杀伏皇后一家、诛孔融,如何平衡汉朝与自身的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