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一章 登基大典 (第2/3页)
的。
外面十万大军临城,内部殿前司和上三军将领全部被诛杀,明日登基的变乱,似乎已没有悬念了。
当然,还要加上他这个高级二五仔反水……
这样的形势,凭着人类趋吉避凶的本能,已经不必犹豫挣扎了。
韩颂长呼出一口气,语气渐渐镇定下来,缓缓道:“殿下,末将愿为您效命,全凭殿下的吩咐,末将绝不敢违。”
赵孝骞点头,直到说出这句话,他才相信韩颂已看清了形势,并且内心做出了真正的选择。
当然,对这种反水的将领,是不能太过信任的。
于是赵孝骞凑在他耳边,悄悄告诉他,他的妻儿家人已被自己控制。
韩颂当即脸色苍白,无声地惨笑几声,彻底认命了。
派人将韩颂带走,几名黑衣人穿戴了禁军的铠甲,护送韩颂深夜回到殿前司官署,随时听从吩咐,对汴京禁军发令。
当然,如果韩颂不听话,贴身护卫的黑衣人也随时能变成索命的无常。
王府前庭,刘卯等人的尸首已被陈守麾下的禁军搬走,前庭被清扫干净,又恢复了以往幽静温馨的模样。
父子俩坐在前庭,安静地等候最后时刻的到来。
“你麾下的燕云兵马今日可至否?”赵颢问道。
“种建中昨夜派人送了信,前锋折可适两万兵马距离汴京已不到百里,中军和后军也快了。”
赵颢点头:“不到百里,到登基大典时,正好可到汴京城下。”
赵颢赵孝骞父子坐在院子里,仰头看着天边的北斗星,沉默许久。
“骞儿,天快亮了。”赵颢缓缓道。
赵孝骞嗯了一声,道:“是啊,天快亮了,今日是个大晴天。”
…………
天亮了。
今日的汴京气氛与往常不一样。
大清早汴京的大街小巷便站满了百姓,今日大家都不忙于生计,而是好奇地看着兵车旌旗从汴京大街上经过,招摇地上了御街,入了延福宫。
一队队披甲禁军经过,他们的长枪上挂着一条白色的孝带,以示国丧。
朝臣们也穿戴正式的官服,从各自的府邸走出来,上了马车或人轿,徐徐赶往宫门。
仪式不算铺张隆重,如今仍在国丧期间,赵佶再虚荣也知轻重。
清晨时分,延福宫城上的钟鼓敲响,一下又一下,悠扬回荡在汴京城的上空。
两扇厚重古朴的宫门慢慢打开,今日开的是延福宫的正门。
正门内,一队队禁军诸班直列阵,宦官们排队躬立。
随着礼部尚书张沂悠扬冗长的唱喝,宫门打开后,文武百官入宫。
说是“文武百官”,实则今日在京五品以上官员,熙熙攘攘近三千人都来了。
今日大家的穿着都很正式,不仅穿着正式的朝服,头上戴的也不是双长翅帽,而是依汉礼戴上了梁冠。
赵孝骞也走在队伍中,他的排次比较靠前,仅在宰相章惇,枢密使曾布之后。
三千官员进了宫,沉默地走在去往大庆殿的路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