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百五十三章 核心,根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一百五十三章 核心,根基 (第3/3页)

是扬州辖下的一个县治,唐松一行过安宜县城后又行了四五十里,就见到前方杨柳环绕、曲水依傍外卧着一个占地这数十亩的广大庄子”一路行近”庄门匾额上龙飞凤舞的“新学堂”三字已是清晰可见。

    ,“公子”这就是我们通科的新家了?”

    ,“新家!对正是新家”大笑声中”唐松扬鞭策马”长驱面入。

    自去年北迁京畿道通县以来,这是原清心庄人马的第一次大集合”

    这一番的热闹毋庸赘言当晚新学堂内设下连排大宴好生热闹了一回”众通科士子们看到眼前欣欣向荣的景象”再思及去年离京时的仓惶”真是恍如隔世。

    这一晚”唐松成了当之无愧的焦点人物。大宴最**处便是所有的通科士子集体离席向唐松行拜座师大礼”任他如何苦劝”众人依旧坚持着将大礼行完之后才肯起身。

    火把熊熊的庄子内一百多人向着一人联袖而拜”若非众人都穿着学子服。还真是像极了绿林好汉们聚义厅中拜大哥、定座次的场景。

    但也正是这一次联袖而拜。标志着众人从心底认可了唐松的领袖之位。也使得这个饱经磨难两度迁移的小团体更加紧密的凝集到了一起。

    拜过之后”还真有那一等天才借着酒劲嚷嚷连声要叙年齿”排座次”被唐松制止下去。

    除唐松之外”彭华bo等四个通科第一批进士也成了热闹的中心。许多人并不了解他们在神都的那些遭遇却知道金榜题名新进士们的荣耀”宴饮过程中也不知多少人向他们投去了火辣辣欣羡的目光。

    一场大宴欢会直到两更时分才兴尽而散。

    第二天早晨起来”唐松的脑子犹自有些昏沉”梳洗罢正要出去时于东军先走进来说了三件事。

    第一”在经过一次科举考试后有一部分通科学子自认为实在不是读书科举的材料”因此对这些人就需另作安排。

    唐松煮着茶问道:“有多少人?都是什么出身?”

    “有六十七人”悉为小商贾行出身”

    听到这个唐松并不意外”都是二十多岁的人了”不想再读书也正常。小商贾行出身也正常”毕竟愿意跟随他的落魄文人太少”这些人也不会自绝科考之路。

    闻言”唐松一边照顾着小泥炉上的茶瓯一边开言道:,“人各有志。

    不能强求。弘文印社正在江南各州府广开分社”本就缺主持之人。这些人既是商贾行出身”就将他们分各州”经营印社”也是两得其便”

    ,“这处断正好”于东军已笑出声时”神sè一敛”“此事怕有不妥吧”锦绣绸缎庄郑掌柜那里……”

    唐松摆摆手”“此事自有我来料理”你尽管放心就是”

    于东军点点头后又说起了第二件事”这两日间新学堂中来了十多个人”言说是受人举荐来此任教谕的”一并连唐松的名字都说了出来。且言此事已经得了他的允准。

    因唐松不在”于东军也拿不定主意”遂就接待他们先住了下来”

    现在要问的就是这些人的安置问题。

    听于东军说完。唐松点点头示意确有其事”这是当日他前往楚州见水晶时与张柬之达成的协议。只是没想到这些人来的这么快。

    由此再想的多些”于东军等人刚由通县迁来此地不几天”这些人就到了”事情果真有这么凑巧的?看来这些李党人物对自己”至少是对清心庄的行踪了解的很是清楚啊。

    ,“既是来做教谕的就让他们做教谕就是。不过这些日子你多留心”但凡有不适宜之人就将名字录下”待我下次来时再做处断”

    说完。唐松想了想后又补充道:,“撇开来历不说”这些人都是有些才华的。其中不乏有大才之辈。日常相处时须要恭敬”衣食起居也不可怠慢了”

    见唐松没有要说这些人来历的意思”于东军就没再多问”点点头后迟疑道:,“公子”劳你跟郑掌柜说说”锦绣绸缎庄我就不回去了”

    于东军是自锦绣绸缎庄借来之人”闻言”唐松抬起头”“嗯?”

    ,“当日的清心庄就是我追随着公子一砖一瓦改造而成”由清心庄到通县。再到此地”真是离不得了,。于东军说话间脸上带着浅而悠远的笑容”“虽然曲折坎坷多”也颠沛流离了两遭”但我却觉得这事比卖绸缎来的有意思。公子若是不弃。在下愿长远追随。且看通科”看这些通科学子们究竟能走到何等地步”

    唐松站起身来伸手重重的拍了拍于东军的肩膀”“如你所愿,。

    随后又说了些招募新学子及补充教谕的事情后”唐松在于东军的引导下去看望张柬之荐来的那些人。

    这次来的一共有十三人”年纪多在四旬左右”多是崖岸高峻”对于唐松的亲自拜访也只是淡淡的并无太多热情”对此唐松早有心理准备。

    也不介意。

    待到了最后一人的〖房〗中看清楚这人的相貌时”唐松双眉一挑”“是你?”a。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