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四章 三个人 (第2/3页)
时细看,便见这唤为哥奴的少年虽然年少且瘦但相貌却是不俗,尤其是那双眼睛粲然灵动望之便是心窍多开之辈。
哥奴显然不是正规的名字,唐松将他打量一番后和煦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这少年舟唐松恭敬一礼后清声道:,“1卜子名唤李林甫,1卜字哥奴”
这名字可比李思训震撼多了,以至于唐松居然微微有些失态”“李林甫!”
十岁的李林甫躬身而答”“是”
“好,好,好”唐松将李林甫又一番仔细打量后,抬起头来向李思训道:,“既然来了就留下吧”
说完,唐松便辞别李思训出房而去,路上边走边道:,“东军,这个李林甫你多留心些”
于东军以为唐松在意的是李林甫宗室的身份,闻言也并不意外,点头应下了。
,“昨晚那事是你安排的吧?”
于东军做不解之状”“什么?”
,“若无人安排,昨夜大宴中通科士子怎会联袖而拜?就是他们有此心,也断不会那么整齐,这安排之人除了你还能是谁?”
于东军停住了脚步,“昨夜之拜礼是众人皆有此心,我不过是提了提罢了。若非他们心甘情愿,我还能强按着他们拜礼不成?不过这样也好,公子为通科之创设付出无数心血,经昨夜之拜礼后总算实至名归,这对新学堂今后的展也将大有裨益”
,“忙你的事情去吧”对于东军的说法唐松未置一词,迈步向前走去。
此后几天唐松就留在了新学堂中,其间先是谴上官黎持他的信笺去了一趟楚州司马府,张柬之一次荐来十三人,这些人究竟都是些什么出身不能不搞清楚,尤其是宗室子弟到底有多少更要心中有数。
时令正好,楚州距安宜也不远,上官黎去得快回来的也快,让唐松松了一口气的是,那十三人中的宗室子弟还就是仅有李思训一人,他原是江都令,前几年随着武则天登基称帝”“宗室多见构陷,重臣多遭杀戮”有鉴于此,李思训为避祸患而弃官潜匿。
张柬之在回书中也明言,李思训此来不为教谕,只是为他安置一个合适的容身之地罢了。
至于其他十二人身份上虽不及李思训显贵,但若论治政之才则远甚之,这些人在前高宗朝都是地方干员,也都有多年治政一方的经验”
可谓李党之人才后备之一。
料理这件事情的同时,唐松一并往京城派了信使。信使此去携有三封密信,分别致书于6元方、陈子昂及上官婉儿。
前两封书信且不去说它,倒是给上官婉儿的除了信笺之外,尚有他两月来精心准备的一些物事,皆是江南出产或由海外输入的各类精品,以为上官婉儿即将到来的生日之婆。
信使派出,等待上官黎从楚州回来的间歇,唐松一日两次巡查新学堂各校舍之余”亲领着彭华bo四人去拜访那十二位张柬之荐来之人以求教地方治政之道。
不知张柬之跟他们交代了什么,这十二人对待唐松的态度虽是淡淡的,但遇到他所托之事却能尽心,在指点彭华bo四人上并无遮掩,目睹此状”唐松心底暗自点了点头。
细察他们所言”这十二人确是干员,新学堂一下子能得到这么多读书有成又治政有方的人才,即便是冒些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