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剑封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剑封喉 (第2/3页)

管笑的很勉强,但毕竟算是露了个笑容。

    上官婉儿看看张昌宗,看看唐松,然后又看了看武则天,她那看向三人的眼睛里先后闪过几分轻嘲,几分浓浓的爱意,几分拼命想掩饰也掩饰不住的骄傲。随后稍稍低下头去,嘴角却扬起一个如chūn光般明媚的小笑容。

    这一刻,三十岁的上官婉儿恍然便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独自享受着一个秘密的小幸福。

    “噢!从你唐松口中居然听到了自承不如人的话这还真是难得……”武则天说完,又看了张昌宗一眼后微微叹了口气,突然之间她对两人孰美的话题已是意兴阑珊,摆摆手道:“唐松与婉儿留下其他人都退下去吧……”

    “陛下,小臣还没按珑……”

    “嗯?”武则天脸sè沉了沉后终究还是没说什么,伸出手去在张昌宗脸上摸了摸,然后轻轻一拍,“去吧,等朕说完政事再唤你进来伺候……”

    这几摸一拍安抚住了张昌宗,他也随着那些宫人向外退去,将要出殿门时,似有意似无意的回头看了唐松一眼。

    这些人都退去后,武则天从竹夫人上起来,再看向唐松时虽然依旧轻松安闲,但脸上已完全没有了刚才的谑笑神情,“北地旧族之事你处理的甚好,比朕预想的更好,能将四世家子弟顺利清理出朝堂,那些好以门第自矜者能有今rì之结局,你居功至伟。如今再做一件事朕当rì交予你的任务就可做结了……”

    惊天大案都已经上演了,结局已定,还要做什么事?”陛下请言……”

    “朕有意修订《姓氏桑》”

    听武则天提到这个,唐松恍然而悟,同时也不免自责既然要限制打压四世家和北地旧族,怎么会把这个事情给忘记了。

    前太宗朝的贞观六年,李世民为了打压北地旧世族势力,加强皇权巩固统治,以及复辟关陇军事旧贵族,遂采纳大臣魏征的建议,下令吏部尚书高士廉、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等人负责修订《氏族志》,虽然其间颇历曲折并数易其稿,但最终这本《氏族志》得以颁行天下。

    这次修订《氏族志》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提高李氏皇族地位、扶植庶族地主,打压北地旧世族势力并巩固皇权。从最后的结果看,效果的确是有,但跟太宗皇帝最初的预期之间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

    就在这次《氏族志》修订约三十年后,随着武则在前高宗朝掌控了实权,前太宗朝官方刊定的《氏族志》就有些不合时宜了,且不说这本书是为李唐皇室提高地位张目的,要命的是在这本《氏族志》里面武氏根本就没入高门之列。这与武则天之父武士攒大木材商的出身有着直接关系,毕竟在这个时代商人即便再有钱,社会地位也高不起来。

    武则天常因其父武士攒木材商的出身遭人耻笑,尤其是那些自矜门第者。这既让武则天心里一直憋着火,客观上也不利于她未来图谋大位的计划。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前朝高宗显庆元年,武则天在陆续杀戮贬黜了一大批李唐皇族和不肯附已的关陇集团大臣,同时大力拔擢出身较低层或投靠武氏集团的人担任要职彻底掌控朝政之后。下令组建了一个由礼部侍郎孔志、著作郎杨仁卿等十二人组成的豪华写作班子,开始对太宗朝的《氏族志》翻案。

    前后历时四年,终于在显庆四年,一本新的《姓氏录》新鲜出炉,在这本武则天版的《氏族志》里,除了延续打压北地旧族的编订方针之外,还大力提高了武氏的地位,将之与李唐皇室并列,与此同时为笼络军方,也大范围提升了现役中级以上武官们的姓氏地位。

    应当说这本《姓氏录》很好的贯彻了武则天的意志,但可惜的是颁行之后却遭到一片抵制和耻笑,北地旧族直呼其为“勋格”,在他们的影响下,天下间诸多士人都已被录入《姓氏录》为耻。虽然武则天强力推行,单从实际效果看,这次《姓氏录》的修订可谓大败亏输,甚至让武氏的商贾出身益发为人所笑。

    时隔近三十年后,此时在四世家与北地旧族一蹶不振之时,武则天旧事重提,生xìng好强为当年的失败翻案只是一个方面。以唐松想来,她更重要的目的是希望借这次《姓氏录》的修订向正处于落水狗状态的北地旧族发出致命一击,即在北地旧族民间口碑最为衰弱之时,再以官方定案的方式将他们彻底从高门的位置上打下去。

    毕竟不管是《姓氏录》也好,《氏族志》也罢,其编订上“尚官”都是一个重要的标准,简而言之就是哪一个家族子弟正在当官的多,官当得大,其在《姓氏录》中的地位自然就高,官本位的王朝时代嘛,这是绕不过去的。换了谁来这个原则都不可偏废。

    现如今四世家在官场的势力几乎被清扫一空,就是有留下的又多是五品以下,现在修《姓氏录》,这四家的结果还有说吗?

    想到这里,唐松不由的感叹自己终究还是太嫩,若论玩权术,跟武则天之间的差距真是不可以道里计呀!自己这一年多时时琢磨着怎么对付四世家,武则天看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