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九章 抵达广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九章 抵达广州 (第2/3页)

7年,宣布广州为全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史称“一口通商”,并由指定的广州十三行垄断全中国的对外贸易。“一口通商”使当时的广州得以独揽全国外贸,国际知名度迅速提高,成为世界第三大城市,次于当时的北京和英国的伦敦,是广州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1841年5月,广州城郊三元里发生民众自发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斗争。《南京条约》签订,实施“五口通商”,广州随即失去了对外贸易的独特地位,全国外贸中心的地位逐渐丧失。咸丰三年,英国对华贸易已大部分转向上海,广州港在外贸上的中心地位被上海港所取代。

    香港被割让给英国后辟为自由港。随着洋务运动发展,广州地区开始出现近代工业。岭南文化得风气之先,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诸多干扰,成功引入美式教育,创办新式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推广新式学堂,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社会精英以及血气方刚的年轻新锐随即脱颖而出,为后来风起云涌的革命积蓄了巨大能量。广州还是中国近代和现代革命的策源地。著名的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均发生在广州。

    而现在,钟泱也追随着中华革命党的脚步,来到了这座千年古城。漫步在雨后的街头,钟泱开始惬意地观察起现在这个时空的广州城的每一处景色,映入众人眼帘的是一栋栋带着骑楼建筑风格的房屋结构。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广州近代建筑的发展经历了西洋建筑的移入、传统建筑的复兴以及现代主义建筑的传入等若干阶段。

    西洋建筑在广州便有了以下类型,如天主教圣心堂,类似于石室一类的宗教建筑:如广州邮务管理局大楼、粤海关大楼、市府大楼、省财政厅大楼、省总工会大楼一类的公共建筑;如西关大屋、竹筒屋以及东山花园洋房、小洋楼一类的住宅民居建筑;如中山纪念堂、海员亭一类的纪念性建筑;还有如爱群大厦、南方大厦、市银行大楼、省银行大楼、新亚大酒店以及遍布广州各主要商业街道(骑楼商业街)的商业骑楼建筑。

    其实,商业骑楼建筑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后来才流行欧洲,近代才传至世界各地的。皆因商业建筑中的“骑楼“部分是在楼房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筑,在马路边相互联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长可达几百米乃至一两千米以上。广州有“五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之说,因而“骑楼“正好适应这种气候特点,一时风靡整个广州城,而逐步地形成广州街景的主格局。”

    走在街头不是为了闲逛,刘进洋正在四处留意,寻找着合适的旅馆以便于众人投宿。毕竟人生地不熟,最好还是先找个地方安顿下来先。也幸好他们不是缺钱的人,可以找稍微好一点的地方住。

    钟泱学历史的时候不认真看细节,在穿越过来之前更是毫无准备。他还不知道,现在广东的老大是莫荣新,孙大炮现在已经不当大哥好多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