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陈炯明 (第2/3页)
份实现了多年的夙愿,在广东严禁烟赌;并拆除广州城墙,开辟马路;选派学生赴美、日留学。4月间,孙大炮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又偕胡汉民等返广州,准备扶胡汉民重登都督位置。在各界欢迎会上,孙大炮执胡汉民的手向众宣扬胡的革命功绩在他自己之上,以此示意陈炯明让位。第二天,陈氏留下都督印,走往香港。但胡汉民无力统领军队,挽陈氏返广州任“总绥靖处经略”,整理军务,维持治安。
看到这里钟泱就觉得好笑,孙大炮的脑袋是不是让门板给夹过了?他竟然让掌握了军政大权的陈炯明让位,他是什么意思?想要激起实权人物的不满和怒火吗?咋爱钟泱的想法里,还不是因为陈炯明和孙大炮不对路,所以孙大炮趁机就想要行那打压之事嘛。还搞得如此管民堂皇,在公开场合逼迫陈炯明低头。政治家就是这样,整天玩一些上不了台面的小计谋,难当大任。
带着这种不屑的神情,钟泱继续看了下去。原来在同盟会改为中国革命党时,广东支部成立,而陈炯明就接任支部长。那怪能够招揽这么多革命志士,原来也是辛亥党人的大腕级人物啊。
在钟泱看来,胡汉民居中谋划,其实是孙大炮和陈炯明分裂的重要原因之一。原本就是个蛇鼠两端的政治墙头草的胡汉民,为了一尝当他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府秘书的宏愿,胡汉民就丢下广东和孙大炮共赴南京。但很可惜,袁世凯让他的美梦破灭之后,他才在不得已之下急不可耐的的想要回来广东夺权,多么丑恶的嘴脸和难堪的吃相啊。
虽然在孙、胡二人的欺压之下,陈炯明屈服了。但也没过多久,就在1913年6月间,袁世凯便免去胡汉民都督职,并任命陈炯明继任。但陈炯明却也没有因此而倒向袁世凯,依旧是于7月间宣布讨袁,结果陈炯明为桂军龙济光所逐,亡命新加坡,并赴欧洲游历。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陈炯明是真的有着自己坚持的革命党人,不是墙头草之辈。
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组“中华革命党”,并就总理职,规定党员宣誓效忠,还要在誓词上打上指模。陈炯明认为“打指模”不恰当,而孙坚持下来,陈炯明遂拒绝参加。这就是孙陈日后分裂的原因之二。
1916年袁世凯改称“洪宪”,陈炯明才从新加坡回来,经由香港潜回东江,在惠州举义讨袁,与桂军龙济光战,袁死后战事结束。10月,龙军退出广州后,陈炯明请广东省长朱庆兰接管,以安抚广州复杂局面。
1917年,已经年近40的陈炯明与孙中山、程壁光等乘兵舰抵广州。9月,孙中山组织军政府,出任大元帅,宣布护法。当时桂系军人岑春煊、陆荣廷的军队仍然占据广东。陈炯明力主先须握有兵权,再图发展,特向孙中山进言。这时,适值省长朱庆兰与督军陈炳焜不合,朱庆兰审时度势,为了埋下一报复伏线,并报答陈炯明的情谊,特拨警卫20营给陈炯明,命他为“省长公署亲军司令”,但粤督陈炳焜出面阻止。不久陈炳焜去职,继任粤督莫荣新仍以警卫20营交陈炯明接管,但附带条件不得在广东驻防。
至此,陈炯明终于再一次拥有了自己的部队,而孙大炮也于12月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