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一章 漳州之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十一章 漳州之行 (第2/3页)

  到后来姜瑞元上台之后上台之后,北伐都没完成就立马选择和社民党翻脸了。你要说孙大炮完全不知道姜瑞元的野心和政治立场,那我只能佩服孙大炮的脑袋有够纯洁的了。不过无论事实是怎样都好,钟泱现在一点都不关心,他唯一关注的事情就是如何与陈炯明打好关系。

    想必八千支恩菲尔德iii型步枪和200万发子弹是一份足够的见面礼了吧。虽然如此,钟泱也并没有贸贸然地直接去见陈炯明,而是先让刘进洋奉上了30万银元作为见面礼,这才得见陈炯明。

    和这个时期大多数的军阀不同,陈炯明并没有收下这笔巨款,而是把它划归到了漳州军政府的财政款项下面。无论是装装样子也好,还是真的清高也罢,陈炯明不贪钱却是得到大家公认的。

    翻查过陈炯明的履历,钟泱惊讶的发现了对方在物质生活上的拮据。陈炯明虽然住在军政府安排的大房子里,但是却没有请过一个佣人,日常生活都是由他的妻子和儿女自己来完成的,起居饮食也是异常朴素。究其程度而言,就算是某时空里的周总理也不过如此罢了。

    陈炯明的母亲杨太夫人始终保持中国妇女的传统德行,在她的儿子贵为将军之后,仍是“躬操井田,炙日之下,亲自晒谷”。陈炯明事母至孝,平日常侍左右。而陈炯明的夫人黄氏,也不过是乡间妇女,终日勤俭持家,伴随丈夫以淡泊过一生。

    大女宝瑶,二女璧瑶,三女瑞瑶,四女淑瑶,五女美瑶。五女之后,才生三子:长子定夏,次子定炎,三子定炳。都是普通人,没有因为父亲的权势而享受到了一丝一毫的特权。生活虽然说不上落魄,但是绝对算得上清苦。

    和孙大炮的华服豪宅以及复杂的婚恋史,陈炯明无疑更像是一个正派人物。而且即使说到处理实务方面,光喊口号的孙大炮也没真正脚踏实地地干出过多少意义深远的大事。牺牲的烈士虽然有很多,但是功劳却都归在了孙大炮的头上。这就是历史的逻辑啊,胜利者的正义。至于百姓?真正能看清楚世事棋局的又有几人。

    看着眼前这位面貌清奇,目含刚毅的中年男子,钟泱就是一阵感慨。这样有骨气和守原则的人,实在不适合在这个时代成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但是钟泱却欣赏这样的人,中国不缺喊口号的“国父”,却缺少脚踏实地认真经营地方内政和经济的好官员。

    花了30万银元,钟泱这才有资格和陈炯明见了个面。不过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对方毕竟是统治一个地方的实权政治人物,不是谁相见就可以见的。

    而在陈炯明眼里,也惊讶于刘进洋和钟泱的年轻。不是什么人,都有魄力拿出30万银元只为见某个人一面的。原本陈炯明还以为他们是来自江浙财阀的公子哥,到漳州想要搞些经济投资,对于这种事情,陈炯明也不是没遇到过。不过对于有人想要来投资,他自然是很高兴的。

    毕竟漳州的发展不是光靠他自己一个人就能够撑起来的,外来资金的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但是当陈炯明从刘进洋手里接到一份关于军火的数目清单的时候,他就再也坐不住了。

    作为出身于广东的陈炯明来说,客居漳州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打回广东,驱逐陆荣廷为首的桂系军阀。但是军火的准备一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虽然最近为了军火的事情他也和苏俄联系上了,但是毕竟山长水远,要送过来那可就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了。即使是平安送到,想来数量和质量也不会太让人满意。

    列强的嘴脸陈炯明也不是没见过,说一套做一套的事情他碰得多了。哪里像面前的这一位叫做刘进洋的青年,出手就是八千支新式步枪和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