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广州兵工厂 (第3/3页)
建成投产。仿造德国19o3年式七九毛瑟枪,后改造德国19o7年式六八步枪,时称光绪三十三年6.8厘米新式五响无烟快枪。同年,又将制造局改为“广东制造军械局”,再改名“石井兵工厂”,继又改名“广东兵工厂”。19o9年,又增建一间生产火药的无烟药厂。
广州机器局是洋务运动的产物,“倚借外洋”求其展,设备购自德国,生产由德国工程师管理。初建时,子弹头、子弹壳的铜坯及火药,均从外国进口,步枪的枪管,也是从外国买坯回来钻孔加工,甚至枪的木托、手榴弹的引火索也都依赖进口,实际上是一家枪弹装配厂。此时石井兵工厂虽展成为南方一家颇具规模的军火工厂,直隶等省也来订购军火,但仍未完全做到“不倚借外洋”。
在这件事情上,虽然出面合作的是陈泽,但真正负责军火武器研究和生产的却是徐永生。技术来源大多也是和德国人合作玩剩下的项目,对于钟泱而言是鸡肋的东西,对于粤军却不啻于梦寐以求的先进装备。比如改进后的恩菲尔德步枪,以及可以大量制造的钢制子弹。尤其是钢制子弹技术,对于缺铜的中国而言,绝对是一个重要的军事生产工艺。广州兵工厂几经易手,前任的主人莫荣新带走了所有的技术工人,使得陈炯明在接手之后一筹莫展。虽然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筹办,可以就没能恢复生产。而就在这个时候,陈泽在钟泱的要求下找上门去,表示愿意承包兵工厂并且提供物廉价美的武器装备。原本陈炯明是很不愿意的,但一来短时间内兵工厂无法正常运转,二来陈泽提供的几样武器样品性能让陈炯明很是意动。
在谈到技术问题上时,徐永生不再像一个腼腆的大男孩,而是恢复到了他在实验室内的自信和冷静:“我们向粤军提供的武器主要有m17式木柄手榴弹的,恩菲尔德步枪iii型简化版,我们自主开的81毫米迫击炮,野战使用的75毫米加农炮,啄木鸟i型冲锋枪。现在,整个兵工厂的运作都是我们的技术人员在负责。”
“徐管事说了技术上的问题,下面我就说一下我和粤军方面签订的大致协议。主要内容如下:第一,我们必须以同类产品市场价格的8o%把这些销售提供给粤军使用;第二,粤军对所有产出的军火具有优先购买权;第三,我们不得私自将剩余的武器转卖给第三方,必须事前商议才能作出决定。主要就是这三点必须要注意,其他的都没什么。”条件看似苛刻,其实里面大有空子可钻。只不过和利益比起来,钟泱想要的是一个可以公开研制和生产军火的地方。偷偷摸摸地进行,对进度始终是一个大影响,至少不敢明目张胆的进行武器威力试验,生怕被人察觉。
反正这种规模的兵工厂也不入列强的法眼,不要以为这个时代的中国一穷二白,连个螺丝钉也造不出来。相反的,各大军阀手上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兵工厂,许多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武器都能仿制。只是在大口径火炮以及精密机械的研制上落后不少罢了,像是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的研制生产工厂在国内就有不少。
其中被称为“花机关枪”的德制mp18冲锋枪就被大量仿制,甚至有些民间土作坊也能生产,主要区别也只不过是体现在了产量上。
所以钟泱对于在广州开办兵工厂的事情并不觉得有什么值得担心的,只要控制好生产规模和技术程度,列强才不会无聊到对一家不上规模的兵工厂穷追猛打。相比于连军舰和万吨货轮都能造的江南制造局,广州石井兵工厂算个屁!
[]
品书网 vod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