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三章 塘尾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十三章 塘尾营 (第2/3页)

总部那边派来的技术员,考虑问题的立场却是组织的利益。不过两人都还算是带着善意进行的交流,所以并有没出现不和谐的争吵。

    “这次运送来的武器清单之中,有几样连我都还没有接触过,可以在这里给我介绍一下具体的性能参数吗?嗯,主要是包括掷弹筒和枪榴弹这两样。还有,通用机枪的具体性能我之前也没有具体了解过,仅仅是在兵工厂里看到过试射。”

    虽然之前在军工厂里使用通用机枪试射的时候王立文也在场,但是毕竟此前他也仅仅是接触过重机枪,轻机枪都只是听说过。至于通用机枪的具体参数和理论概念他都还不是非常了解。作为实地作战的一线指挥官,王立文认为他自己必须先就要清楚的了解所有武器的性能参数,才好对作战任务进行合理安排。“如果仅仅是靠说的话,我想效果并不明显,让我们去靶场试验一下,就可以让你看看具体的威力和效果了。”

    对于自己提供的武器装备,曹振海可是充满了自信。作为组织驻广州兵工厂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对所有的武器性能都了如指掌。虽然他仅仅是一名技术人员而不是士兵,但不能否认他对武器本身的熟悉。

    领着王立文来到了位于大营西侧的一个人工挖掘的靶场,曹振海带着微笑在一旁亲自为王立文介绍着这几样武器装备的具体效能,并且还热情的招呼对方进行试射。

    当最后一颗弹壳从枪膛里带着余温弹跳出来后,还握着枪托的王立文以及站在射击台后面李少杰等所有人都被这种机枪的实际威力给惊呆了。

    高达13oo每分钟的射,不到十秒便将一条弹链给打光,这样的射,射出去的子弹就是一道灼热的金属洪流,绝对能划出一道敌人无法逾越的天堑!

    而再看前面的靶子,立着的木靶全部给打得粉碎,而放置在旁边的沙包、砖墙、木桩等试验用物均被穿透的遍体鳞伤,如果是人体,早就被打成了蜂窝。“好枪!好枪!有了这种机枪,一个排的火力完全就足够压制桂军两个精锐的主力连!”说话的是李少杰,作为村联队的第一人,他曾带队和土匪火拼过,不过当初的他任务是很艰巨的,带领着一帮才刚训练的新兵蛋子和一群积年老匪大战,虽然没输,但是赢得很难看。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新兵操作重机枪的技巧不熟练所致。

    “就是!如果早些年就换装备了这种机枪,我看谁还敢招惹咱们。甭管冲上来一个营还是一个团,只要有几挺这样的机枪,我都可以不用步兵炮的支援就将他们全部放倒。”农鹏明也是两眼放光地看着这挺机枪。当年还是一个小传令兵的他,现在已经是排长了。并且还在玄铁保安公司里任职,成了王立文手下的亲信。

    “振海,给我们讲讲这种机枪的特性吧。”季效良强拉着在一旁一直呵呵笑的曹振海衣服说道。他们两个是老相识了,关系很不错。

    “这枪是上两个月才研出来并且定型的,到现在一共生产了49挺,其中一些挺拿去做砂石、浸水、磨损等破坏性试验了,这次营队一共列装了36挺。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两挺是经过改进后生产出来的,全枪含脚架11公斤,口径7.92毫米,使用我们现在98制式步枪7.92x57mm枪弹,既可用26o的弹链供弹,又可换装75弹鼓供弹,子弹初755米每秒,每分钟射1ooo~14oo,采用枪管短后坐方式进行自动复进,全枪长12oo毫米,枪管长533毫米,有效射程8oo米。实验室把这种机枪命名为“洪流”通用机枪。”

    “通用机枪是什么意思?不是只有重机枪和轻机枪的叫法吗?”作为这个时代的一个普通军官,虽然成绩优秀,但王立文的理论概念还只是停留在了旧时代的藩篱之中。

    而对于这件事,曹振海却是充满了骄傲和自豪的,因为通用机枪是武器研部在钟泱的指引下率先研究出来的。唯一借用到德国技师的地方就是金属配方的研究,改进后的特殊合金解决了散热和枪管强度等技术难题。并且因为采用了完全的预件冲压式生产,产能和材料利用率都大为提升。并且在具体的使用细节上,也比整个世界前了不少。

    “主要是因为武器研部设计出了专门的三脚架和并列式高射枪架,加上三脚架的机枪就边手的那挺,加上三脚架后有效射程可以提高到11oo米,同时精度还可以提高不少,但同时枪身整体重量也增加到22公斤。”

    “那主要的缺点是什么?”王立文不单只是想要了解这种武器的优越性能,更必须清楚的掌握住它的缺点,以避免在使用时犯下不必要的错误。就在王立文说着这话的时候,只见李少杰带着兴奋的神色抚摸着还带有余温的枪身。

    “小心枪管。烫!”曹振海看到李少杰手向枪管处摸时急忙出言警告。但李少杰还是给还带着高温余热的枪管烫了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