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桂初定 (第2/3页)
两江之间的三角地带,称为左右江地区。
百色,距南宁约四百五十里,那里已非广西腹地,周围没有大镇,再往西边就是云南。
龙州,距南宁约三百里,那里紧临边睡要塞镇南关,跨过关去就是越南。
8月7日的这一天,当晨雾渐散,十几艘机帆船和民船满载着军械装备和警卫部队从南宁海关码头出发,浩浩荡荡,溯江而上,驶往龙州。根据粤军参谋部的部署,由叶举任西江第一命令传达所所长,负责临阵指挥事宜。
在叶举的要求下,杨坤如和于苟宽两部近三千名官兵已于日前沿左江向龙州地区开进;而塘尾营作为担任主攻任务的第一战斗序列单位,也将在船队出发之后,由陆路沿右江向百色地区进发,他们同时担负着船队的护航警戒任务;叶举及他所属的警卫部队将随船而行。
一切进展得紧张而有秩序。
江风盈袖,秋阳展颜,秋天的红土地散发着成熟的禾稻和瓜果的香气。
年轻的王立文率领着他们的船队,在滔滔江水中逆流而上。江水在船舷边翻起浪花,南方八月的热风吹拂着每一个战士的脸庞。他们的心,犹如碧空丽日般的明亮;他们的激情,犹如这奔流不息的江水翻滚激荡。
王立文和他的战友们坐在一艘机帆船的甲板上,谈笑风生,情致飘逸。然而,此时此刻,在年轻的军官的大脑里澎湃着怎样的条条江河,胸中抒展着怎样的壮丽图景,是可想而知的。
他心中也有着经国济世这样的远大理想,当初若不是灰心于革命党的丑恶和不择手段,王立文也不会对时局感到失望。他还记得当日与钟泱的一席话,有感于时局维艰和政治的丑恶,他曾尖锐的向钟泱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依你所见,我们国家的出路在哪里?”
当时的钟泱并没有直接回答,而只是笑了笑:“就是因为我不知道,所以我才需要民众来作选择。”
走南闯北,王立文自然也有几分见识他很清楚目前国内的民众是一个怎样的状态:“我虽不认可中山先生的手段,但他说的却是对的,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没有做好民主的准备。以大多数民众的受教育水平,他们根本就不懂得如何去抉择。”在他看来,钟泱的话无疑是支持民主的。
见王立文的语气尖刻,几近迫问,钟泱也并不生气,面色淡然:“我从不妄言民主,我只是想扭转这几千年来的强人政治,再一次建立法治。”
“法治?”王立文只听说宣扬西方的资本主义民主或者什么社会主义,至于法治还真是没有听说过。不过这也和他的专业有关,在政治上接触的东西都比较少,反而是一心追求军事上的知识。
“对,就是法治。当年世人皆言,秦亡于苛政暴法,我却以为不然。孝公之胸襟,无有一个国君可与之相比,秦以法而据有天下。时至始皇帝,虽说雄才伟略,但到底是因人治而废法治,结果是二世而亡。”钟泱内心自有韬略,当然不会完全听信史书的记载,而是通过记载的资料去分析历史的本来面貌。因此这番话一说出来,目光炯炯,让王立文感到了一股莫大的压力。
“过去的事情,我不清楚,但将来你打算怎么做?”王立文是个纯粹的军人,虽然在私生活上略显轻浮,但是却有着自己的原则和坚持。他只是想找一个真正值得他投靠的人去施展他的才华,而不是随波逐流,只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