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九十章 黄埔军校(三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九十章 黄埔军校(三更) (第2/3页)

,他不懂主义,也不擅长高政治洗脑。更不用说,他对于赤化本身也有着排斥,自然没法继续干下去。

    可谁也没想到,这间在不起眼的小岛上颤颤巍巍起步的“黄埔军校”,竟然在日后名扬天下,至此以后,在日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中,几乎每个重大历史事件都会看到黄埔军人的影子。

    黄埔军校的优秀教师,优秀毕业生实在太多,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可以写一部书或者拍一部电影,那么,是什么力量使这个仓猝而就的草台班子,竟然爆发出如此不可思议的能量呢?

    钟泱透过刘浩然传回来的详细资料,终于了解到了这个队伍的强大人才构成。

    就在报告中,刘浩然第一个提到的便是黄埔陆军军官学校苛刻的入学标准,以第一期为例,首先是政治合格,他要先由党一大代表在各地推荐并初考。一大代表都有哪些人?那可都是国民党在全国各地的精英啊

    这些一大的党代表,各个都有着深厚的政治资历,而他们推荐青年学生的一个主要原则就是接受“”思想。为了获得苏俄的帮助,黄埔一期可招收不少红门的门徒充当学员。这些人全都是党代表推荐的。

    这是因为当时有大量的红门门徒加入了党,并且当选了党一大代表,在党一大196名代表中,国红双重会籍的代表占到了11,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张国焘、马子任、林伯渠、李维汉、李立三等红门的高级门徒头目,全都是国民党一大的代表。

    而李大钊这个有门无国的红门死士,更是位列五人主席团之列,马子任则当选了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当然,有一点必须明确,这时候的中央指是党中央。

    其次,是文化水平,初考通过的考生有1200人,再汇聚到广州进行复试,复试内容竟然包括了那个时代很少有人听说过的几何、代数,没有高中知识是很难考的过的,也就是说在他们入学前,就已经是“高级知识分子”了。

    看到这里,钟泱也不得不感慨,就连南沙军校,也招不到这样的英才啊。不过许多并不怎么认同赤化理念的英才,还是被古文会邀请到了。

    出面的人自然不是陈泽,因为孙逸仙和党的缘故,他的名声在两广以外的地区并不怎么好。在知识分子阶层尤其如此,毕竟这个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大多都有在日本留学的经历,比较同情和认可党。

    面试内容主要考的是学员对“主义”的理解程度和对“”的向往程度,另外刘浩然还提到一个消息,称面试还有一个内容,就是考核外貌,歪瓜裂枣的一律不要。

    经过这么严格的考试,最后第一期只录取了350人,加上被并过来的军政部讲武堂学生120名,黄埔一期不过五百人。可这些人之中,可谓藏龙卧虎,一个个后世闪亮耀人的将星文官,全都名列其中,让钟泱感慨不已。

    这就是政治名望的重要性,一呼百应,反掌间就能聚集起一帮顶尖人才。反观古文会张罗的南沙军校,筹备到现在,也只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